
(1).谓志、诗、礼、乐、哀达到的最高境界。《礼记·孔子闲居》:“ 子夏 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 孔子 曰:‘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孔颖达 疏:“此经, 子夏 问五至之事, 孔子 为説五至之理……云凡言至者,谓经中五事至者也,云至於民者,君行五事至极於民。”
(2).五种标准。《鹖冠子·博选》:“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 王闿运 《题鹖冠子》:“其书言四稽五至,欲人主之知人。”
“五至”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概念,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释:
出自《礼记·孔子闲居》,指志、诗、礼、乐、哀五种精神境界的极致状态。其核心逻辑为层层递进:
出自《鹖冠子·博选》,指选拔人才的五种标准:
以上内容综合了《礼记》《鹖冠子》及后世注疏,因搜索结果权威性标注较低,建议进一步查阅原典或权威文献佐证。
《五至》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五个方面、五个层面、五个程度、五个范围、五个阶段。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或情况在五个方面或层面上达到了某种程度或范围。
《五至》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卩”(卩是一个汉字部首,一般出现在汉字的右边),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五至》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它的繁体形式为「五至」,是使用繁体字书写的。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五至》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基本上还是由类似的部首和笔画组成。
1.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环境五个方面全面考虑,确保问题能得到彻底的解决。
2. 这本书涵盖了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表达、艺术风格和主题思想五个层面,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至》与其他词语的组合可以形成以下词组:
1. 五个至关重要:表示某事物或情况在五个方面都非常重要。
2. 五个至高无上:表示某事物或情况在五个层面上达到了最高境界。
近义词:五方、五层、五程、五范、五阶。
反义词:零至、一至、二至、三至、四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