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吴赵的意思、吴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吴赵的解释

明 庶吉士 吴中行 、 赵用贤 因 张居正 夺情视事,疏争被杖,时称“吴赵”。《明史·吴中行传》:“五人者( 吴中行 、 赵用贤 、 艾穆 、 沉思孝 、 邹元标 ),直声震天下。 中行 、 用贤 并称 吴 赵 。”后 吴 地俗谓不择言而乱语者为“吴赵”。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吴赵》:“ 苏 常 间俗语,谓不择言而乱语者曰‘吴赵’。按《明史》, 张居正 夺情时, 吴中行 、 赵用贤 皆以疏论被杖, 吴中 人谓之‘吴赵’,此其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吴赵”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具体释义如下:

一、历史人物合称 指清代书画家、篆刻家吴熙载(1799-1870)与赵之谦(1829-1884)的并称。二人同为“晚清六家”代表人物,在金石篆刻领域开创了“吴赵双峰”的艺术流派。吴熙载的刀法圆转流畅,赵之谦则以浑厚古拙见长,两者风格互补,共同推动了篆刻艺术发展(《中国美术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姓氏组合指代 作为独立姓氏组合使用时,“吴赵”可表示吴姓与赵姓的联姻关系或合作群体。例如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存在“吴赵世姻”的家族联盟现象(《明清江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此类用法常见于宗谱文献与地域文化研究。

三、历史事件代称 特指1935年北平“吴赵刺杀案”,时任北平军分会委员吴幼权与赵某因政治矛盾引发的暴力事件。该事件被《申报》连续报道后成为民国时期社会热点(《申报》1935年7月档案),现为民国史研究的重要案例。

网络扩展解释

“吴赵”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言演变来理解:

一、基本含义

作为古代国家合称时,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与赵国。该用法衍生为成语,形容不同个体因利益勾结、同流合污,尤其用于批判本应对立却合作行不义之事的现象。


二、明代历史典故

源自明朝张居正“夺情事件”:


三、吴地俗语引申义

在江浙方言中,“吴赵”演变为贬义词:


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1. 历史国家:指吴国与赵国的勾结(成语用法)
  2. 人物代称:特指明代吴中行、赵用贤(历史事件)
  3. 方言俗语:批评胡乱发言者(区域性口语)

提示:如需考证文献,可参考《明史·吴中行传》或清代赵翼《陔馀丛考》。

别人正在浏览...

败字超编嗤笑处当次介打援鼎食鸣钟断隔堕容鹅包分细俯察改天过羡含泪鸿疏画虎成狗唿啦啦谏猎碱土儌福结根积货跻升俊声刊校客窆老伴略约龙足木笼尿闭平米法箝求谦巽清路起寨三七傻喝喝生孩守庚申寿酒水地束上起下琐牕俗体贪放探支填壑厅屋同辇屯蒙微析微恙五袴咏鰕槎闲云野鹤小六壬夏雪蟹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