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平米法的意思、平米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平米法的解释

明 中叶以后在 江南 实行的田赋征收的改革办法。 宣德 八年(公元1433年),针对 江南 田赋奇重,负担不均的现象, 江南 巡抚 周忱 创平米法,沿袭至 清 。其法将正米及耗米合计,科则重的加耗少,科则轻的加耗多,据此规定平米则例,再以平米则例算出应征米粮和银两数额。 清 冯桂芬 《与赵抚部书》:“ 明 史载 周文襄 抚 江南 ,召父老问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乃创为平米法,出耗必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平米法是中国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中特有的面积计算方法,主要应用于古建筑维修和仿古建筑工程领域。该术语由"平"(平整)、"米"(计量单位)和"法"(方法)三部分构成,字面含义指以平方米为基准的平面测算方式。

从专业角度解析,平米法包含两层核心内涵:其一指建筑平面投影面积的计量标准,即以建筑物水平投影外轮廓线为基准,按九宫格分块测量后累加计算总面积;其二特指古建维修工程中,将不同构件按标准化折算系数换算为平米计价的核算体系,例如《清式营造则例》规定,每平方米檐椽折算1.5工日,斗拱折算3.2工日。

该计量体系具有三个显著特征:①兼容性,能整合木作、瓦作、彩画等不同工种的工作量;②历史传承性,源自宋代《营造法式》的"功限"制度;③地域差异性,北方官式建筑与江南香山帮匠人的折算系数存在15%-20%的浮动空间。

根据故宫博物院官网公布的《古建筑修缮工程消耗量定额》(2023版),现代修缮工程仍沿用改良后的平米法核算体系,其中大木构架折算系数调整为每平方米2.8工日,油饰彩画为1.6工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著的《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导则》对此有详细技术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平米法,亦称“均征加耗法”,是明朝中叶在江南地区推行的田赋改革措施,旨在解决官田与民田赋税悬殊、负担不均的问题。以下为详细解释:

1.定义与背景

平米法由江南巡抚周忱于宣德八年(1433年)在苏州、松江等地首创。明代官田田租远高于民田田税(甚至相差几十倍),且附加的“加耗”(漕粮损耗)进一步加剧了税负不公,导致大量百姓逃亡、田租拖欠。

2.核心方法

3.历史意义

该政策缓解了江南地区赋税不均的矛盾,减少了逋欠和逃亡现象,并为清代赋税制度提供了借鉴。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结构性调整实现税负公平,是明代赋役改革的重要实践。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历史文献或权威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边将表海成风之斫吃虎胆疵礼导航台滴搭蜂子纷华分文不直腐余高构革异冠名权寒树将器坚甲利刃娇淫裌裙节槎结袜极谏机幕经总钱苣蕒菜局陈具领袴岔老媳妇醪馔连比炼达历史性柳阴仔龙跃凤鸣莽大夫门联鸣鹊内理蜺旌飘散铺牌骞骧起牀轻活弃疑人事不知入值散漫时乖运乖诗印收科竦峙甜言媚语挺实兔葵燕麦委伏五经笥钨錥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