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藴的意思、五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藴的解释

梵语意译。佛教语。指色、受、想、行、识五者假合而成的身心。色为物质现象,其余四者为心理现象。佛教不承认灵魂实体,以为身心虽由五蕴假合而不无烦恼、轮迴。又名“五阴”、“五众”。《心经》:“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藴皆空,度一切苦厄。”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法性是生灭之体,五藴是生灭之用。” 宋 苏轼 《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人人在十洲三岛,个个浄五藴六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藴”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佛教核心概念(主要含义)

含义:指构成众生身心的五种要素,梵语为“Pancaskandha”,包含:

  1. 色(rūpa):物质层面,如身体、感官及外界事物。
  2. 受(vedanā):感受,包括苦、乐、不苦不乐等体验。
  3. 想(saṃjñā):概念与认知,即对事物的辨别与命名。
  4. 行(saṃskāra):意志与造作,泛指心理活动的推动力。
  5. 识(vijñāna):意识,对境的了别与分别作用。

特点:佛教认为五藴是“无常”“无我”的聚合体,众生因执著五藴而产生烦恼(参考、)。


二、中医理论的罕见用法(需注意辨析)

含义:在部分文献中被借用指代“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辨析:此用法并非中医主流术语,传统中医多用“五脏”或“五藏”,可能与佛教术语的混淆有关,需谨慎区分。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佛教经典(如《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藴的意思

《五藴》(wǔ xún)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五穴之藴纳、聚集”。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五藴》的首字部首是“艹”,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五藴》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使用和发展。它由“五”和“藴”两个字组成,意指五个穴位(也可以理解为五个要素)的聚集和纳入。

繁体

《五藴》的繁体字为「五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所不同。而《五藴》这个词作为古代的汉字,它的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差异。

例句

1.《五藴》之学,执本达末。

2.学者们通过研究《五藴》,深入探讨古代文化的要素。

组词

1. 五藴之术

2. 五藴之学

近义词

1. 五蕴

2. 五要素

反义词

1. 分散

2. 离散

别人正在浏览...

捱三顶四安于盘石白鹾百钟长籍陈寃弛恶愁凄此番带着铃铛去做贼担阁點差短工耳闻帆舶防利方蓬费讲浮名薄利敢毅告借高味閤职乖间海翁号簿毫不迟疑后乘僵殕吉卦金友酒盌貍骨帖礼检论报盟兄妙择墓生儿南端乒乓球运动铺海青泥坂蚙穷戎昭润益苫蓑生虏审权石肠世匠石潭使下收监刷饰疏僻熟诵田庄头到无名之朴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