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裁正的意思、裁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裁正的解释

(1).裁断订正。《宋书·礼志二》:“太常统寺,曾不研却,所谓同乎失者,亦未得之。宜加裁正,弘明国典。”《北齐书·裴谳之传》:“ 昭帝 梓宫将还 鄴 ,转仪曹郎。尤悉歷代故事、仪注,丧礼皆能裁正。”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八》:“ 南都 之事,有一至大而且要者,尚未裁正。”

(2).制止。《新唐书·陆长源传》:“ 晋 有所偷弛, 长源 輒裁正之。”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于是言官申明其事……因通行天下裁正,而腰玉与犀金之徒如故也。”

(3).犹教正。 宋 叶适 《沉元诚墓志铭》:“ 瑞安 称多士,君独为前辈宿老,慰宠后进,有所裁正,无不服从。” 清 曾国藩 《复吴南屏书》:“浅谬之见,惟希裁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裁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对他人的言行、作品或事物进行评判、修改以使之合乎规范或恰当,带有指导、匡正的意味。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评判与指正

    指对他人意见、文章或行为进行评议,指出其不当之处并提出修改建议,使其更符合标准或事理。

    例: 在学术讨论中,导师常对学生的论文初稿予以裁正,以提升其严谨性。

  2. 修改与规范

    强调通过删减、调整使内容或形式趋于完善,常见于文学创作或文书修订。

    例: 古籍整理时,学者需对文本讹误进行裁正,恢复其原貌。


二、古籍用例与权威解析

  1. 《汉语大词典》释义

    释为“裁断改正”,强调通过判断加以修正。

    来源: 《汉语大词典》(第3卷,第1109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2. 《宋史》中的用例

    南宋名臣周必大在奏疏中提及“裁正政事”,指对国事决策的修正。

    来源: 《宋史·卷三百九十一·周必大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3. 明代书信中的引申

    文人尺牍中常用“乞予裁正”谦称请求对方指教文章,体现对受信人学识的敬重。

    来源: 《明代尺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三、近义词辨析


四、现代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http://www.hydcd.com
  2.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宋史》原文库:https://ctext.org
  3. 国学大师典籍数据库:https://www.guoxuedashi.com

网络扩展解释

“裁正”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ái zhèng,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裁断订正
    指对事物进行判断、修改或调整。例如《宋书·礼志二》中“宜加裁正,弘明国典”,强调通过修正以规范制度。

  2. 制止
    表示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限制与约束。如《新唐书·陆长源传》记载:“晋有所偷弛,长源辄裁正之”,意为纠正不当行为。

  3. 教正(谦辞)
    用于请他人指教或修正自己的作品,含谦逊意味。如清代曾国藩在书信中写道:“浅谬之见,惟希裁正”。

二、应用示例

三、补充说明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例句或详细用法,可参考汉典()或《四友斋丛说》()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狖邦壤变证冰人播音室财粮残书侧刀朝锺暮鼓淳笃疵痈大厉大肆咆哮坻堮东蘠方处耕道构合海草哄传闳旷黄金储备昏昼江郊奬训教道教督结不解缘惊骨金浆玉液旧防鴂舌口硬困屯僚采隆周鸾殿沦蔼论战漫长没没无闻俛卬搒挞朋簪皮箱迁嬗愆衅奇隽三大发明少日侍弟顺时随俗櫢檽遂欲通畅舷灯缃奁向善骧腾闟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