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寇。《宋书·谢灵运传》:“扫逋丑於 汉 渚,涤僭逆於 岷山 。”《周书·武帝纪下》:“是以一鼓而定 晋州 ,再举而摧逋丑。”
“逋丑”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
指逃寇,即逃亡的贼寇或叛乱者,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未平定的敌对势力。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多用于军事、政治语境。
出处与用法
语言特点
建议
若需深入理解,可查阅《古代汉语词典》或《宋书》《周书》相关注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逋丑》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逃避丑恶、逃避不好的事物,或者逃避责任、躲避困境。
《逋丑》的拆分部首为辶和丑,其中辶为“辵”的异体,表示边走边走的样子;丑为字的主体部分,表示等待、丑陋的意思。该字总共有5画。
《逋丑》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句诗:“鹿鸣于乔木,逋(逃)给(遗)其丑。”这句诗中描述了鹿在高大的乔木上鸣叫,逃离了危险和丑陋的环境。
在繁体汉字中,《逋丑》的写法是《逋醜》。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逋丑》的古代写法是:“䒯”和“醜”,其中“䒯”表示边走边逃离,“醜”表示丑陋。
1. 他总是逋丑责任,从来不肯承担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
2. 面对困境,我们不能逋丑,而是应该勇敢面对。
3. 他选择逋丑世俗的诱惑,而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和满足。
逋逃、逋遁、逋亡、逋活、逋难、逋窜
躲避、回避、逃避、避免、遁世
面对、接受、承担、迎难而上、勇敢面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