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西北。相传为 西晋 末 晋元帝 与 彭城 等五王南渡 长江 登岸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 幕府山 蜡檄星驰, 五马渡 楼船飞滚。”参见“ 五马渡江 ”。
“五马渡”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处历史地名,位于幕府山北麓的江边(今属幕燕滨江风貌区),其名称与西晋末年的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五马渡地处南京市西北部,长江南岸,紧邻幕府山。此处原为古代渡口,现为滨江文化景观带的一部分。
西晋末年,因“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陷入战乱。公元307年,琅琊王司马睿与其他四位宗室成员(包括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在王导建议下南渡长江,于五马渡登岸,迁至建康(今南京)。公元317年,司马睿在此称帝,建立东晋王朝,史称晋元帝。
五马渡标志着中原政权南迁的开端,有“五马渡江去,一马化为龙”的民谣流传,暗喻司马睿建立东晋的历史转折。后世文人如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亦提及此地,突显其军事与政治象征意义。
现今五马渡广场设有五匹骏马雕塑,其中领头的马化为龙形,再现历史传说,成为南京滨江文旅地标。幕燕滨江风貌区整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吸引游客探访。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金陵古迹图考》等文献,或实地考察幕府山周边景观。
《五马渡》是指历史上的一个故事和典故,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场战役,意为五匹马一起渡过河流。
《五马渡》的部首为“马”,笔画数为十二画。
《五马渡》的故事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三国演义》,是其中的一个著名典故。
《五马渡》的繁体为「五馬渡」。
在古时候使用的汉字写法中,「马」字的形状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整体结构基本相似。
1. 他勇敢地带领着五马渡过了狂暴的河流。
2. 五马渡的故事一直鼓舞着我们勇往直前。
1. 渡江:指渡过江河。
2. 五步之才:形容人才不足。
3. 江心血雨:形容惨烈的战斗。
4. 渡世:指穿越生死之间。
5. 大渡河:指中国四川境内的一条大河。
渡河、渡江、携手渡过
阻拦、抵挡、隔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