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马渡的意思、五马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马渡的解释

地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西北。相传为 西晋 末 晋元帝 与 彭城 等五王南渡 长江 登岸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 幕府山 蜡檄星驰, 五马渡 楼船飞滚。”参见“ 五马渡江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马渡是中国古代历史典故与地理名称的结合体,其核心含义源自东晋时期的传说。据《晋书·元帝纪》和《建康实录》记载,西晋末年,司马睿(即后来的晋元帝)与四位宗室王(西阳王、汝南王、南顿王、彭城王)共乘五马渡江至建邺(今南京),民间遂有“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的谶语,暗指司马睿最终建立东晋政权。该典故被收录于《汉语大词典》中,定义为“象征帝王崛起的祥瑞之地”。

从地理角度看,五马渡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幕府山北麓长江边,唐代《元和郡县图志》称其“因五王南渡得名”,清代《江南通志》进一步标注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化龙丽地”的遗址。现代考古发现,此处现存清代“五马渡”石碑及当代复建的群雕景观,印证了文献记载的历史脉络。

这一词汇兼具三重语义维度:

  1. 历史事件指代:特指公元307年司马氏宗室渡江事件
  2. 地理标识功能:作为南京长江沿岸的文化地标
  3. 文化象征意义:被引申为乱世中开创基业的代称,常见于唐宋诗文,如王安石《次韵舍弟赏心亭》即用此典喻革新之举。

词义演变方面,《中国典故大辞典》指出其从具体史实逐渐抽象化为“发迹显达之始”的通用喻体。

网络扩展解释

“五马渡”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处历史地名,位于幕府山北麓的江边(今属幕燕滨江风貌区),其名称与西晋末年的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1.地理位置

五马渡地处南京市西北部,长江南岸,紧邻幕府山。此处原为古代渡口,现为滨江文化景观带的一部分。

2.历史背景

西晋末年,因“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中原陷入战乱。公元307年,琅琊王司马睿与其他四位宗室成员(包括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在王导建议下南渡长江,于五马渡登岸,迁至建康(今南京)。公元317年,司马睿在此称帝,建立东晋王朝,史称晋元帝。

3.名称由来

4.文化意义

五马渡标志着中原政权南迁的开端,有“五马渡江去,一马化为龙”的民谣流传,暗喻司马睿建立东晋的历史转折。后世文人如孔尚任在《桃花扇》中亦提及此地,突显其军事与政治象征意义。

5.现状

现今五马渡广场设有五匹骏马雕塑,其中领头的马化为龙形,再现历史传说,成为南京滨江文旅地标。幕燕滨江风貌区整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吸引游客探访。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金陵古迹图考》等文献,或实地考察幕府山周边景观。

别人正在浏览...

爱侣傍夫軷涉罢谢惫老币爵笔障布袍称塞崇朝寸裂顶头上司第一印象东高止山脉端慎厄里倪厄斯发绺发众浮桴规步贺知章侯吕陵狐魅曒絜轿衣交引库家属楼解比旌表精明能干屦企开大抗节鯪鱧免乳眇眡袍服跑马占荒破面鬼谴出麒麟穷沮秋子瑞士人山阁慎重其事属吏黍穰松子溯流徂源天翻地覆团防推慕退香伟力文珰五老峰骛骛小火轮小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