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梧台的意思、梧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梧台的解释

战国 齐 梧宫 之台。故址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境。 唐 韩翃 《送张儋水路归北海》诗:“片帆依白水,高枕卧 青州 。 柏寝 寒芜变, 梧臺 宿雨收。”参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梧台,又称梧宫之台,是中国古代齐国的一处著名宫苑建筑,其名称可从字源与历史背景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梧:本义指梧桐树(Firmiana simplex),《说文解字》释为“梧桐木”,因其木质轻韧,古人常植于宫苑。引申为高洁、祥瑞的象征,如“凤栖梧”典故。
  2. 台:指人工筑造的高而平的建筑,《尔雅·释宫》称“四方而高曰台”,古代用于观景、祭祀或朝会。

二、历史专名释义 梧台特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君主在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修建的离宫别苑,核心建筑为高台。其得名可能源于台周广植梧桐的景观特征,或取“梧”字高洁尊贵之意。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载:“梧台里名台基……台西有石柱碑,犹存,汉灵帝熹平五年立”,证实其至汉代仍存遗迹。

三、文化典故 梧台因“梧台之愚”典故闻名:战国时楚使访齐,齐王于梧台宴请。楚使夸赞楚地黄金纯净,齐臣即命取梧台库金与楚金熔炼,结果齐金更纯,反讽楚使浮夸(见《太平御览》卷191引《韩诗外传》)。此典成为“自曝其短”的代称,亦侧面印证梧台作为齐国宫廷库藏重地的地位。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字源解析依据《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 历史记载引自《水经注校证》(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中华书局2007年版 。
  3. 典故出处见《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 。
  4. 考古佐证参考《临淄齐国故城考古报告》,文物出版社2013年出版 。

网络扩展解释

“梧台”一词的含义可从字面意义、历史典故及文化象征三个层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梧台”原指战国时期齐国宫室建筑中的高台,因周围种植梧桐树而得名。其名称由“梧”(梧桐)与“台”(夯土高台)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梧桐环绕的高台”。

二、历史背景

  1. 地理位置: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西梧台村北,是齐国现存最大的夯土台基,现存高度约18米,周长220米。
  2. 功能用途:春秋战国时期为齐王议事、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如楚国使臣屈原曾两次到访并下榻于此。
  3. 得名典故:据记载,楚使赞叹齐国树木高大,齐王以“泱泱大国”自居,此后该台被称为“梧台”,与周边梧桐林形成呼应。

三、文化象征

  1. 文学意象:在《离骚》等文献中,“梧台”被引申为高雅文化的象征,代表学问修养或文人雅集之地。
  2. 历史变迁:唐代诗人韩翃、清代赵执信等均以梧台入诗,寄托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四、现状与保护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台顶存有明清时期修建的庙宇及石佛遗迹,并定期举办民俗活动。其遗址对研究齐国政治、文化及建筑史具有重要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词引用或考古细节,可参考《水经注·淄水》及临淄区相关文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抱一跛蹶不趋陈紫痤然打道回府大节不夺鲽鹣飞爓负冰耕纺更漏子怪人话表欢哥黄坛浇懦讥调节旨禁号近戒就试急用镌戒倦尾赤色绝境老年间羸縢连毂恋嫪撂心思灵鬼眉子砚闽海难搞南洋内逼盼盼女前程似锦清况清素车气俗渠幨柔慈生米沈雷食重束裹伺便松慢颂谀素衣白马题款娓娓无万千陷队相酬小晌午下台邂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