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三件可危之事。《淮南子·人间训》:“天下有三危:少德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 三危 既宅。” 孔 传:“ 三危 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 舜 流 共工 於 幽州 ,放 驩兜 於 崇山 ,杀 三苗 於 三危 ,殛 鯀 於 羽山 ,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 三危 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 甘肃 敦煌 三危山 即古 三危 。一说在 甘肃 岷山 之西南。一说在 云南 。参见“ 三危山 ”。
“三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指三种危险的情境或状态,最早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这类危险常被用于警示职场或官场中的德不配位现象。
指古代西部边疆的山名,但具体位置存在争议:
历史上,舜曾将三苗部落流放至此(《孟子·万章上》)。
现代语境中,“三危”也可隐喻职场中能力与职位不匹配、无功受禄的人群。但这一用法并非传统释义,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淮南子》《尚书》等古籍原文。
“三危”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三”和“危”两个字组成。它的词义是指三个危险、不安全的地方或情况,也可以指因犯罪等原因被迫流亡的人。
“三危”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丨”字的变体,“丨”字表示“竖线”;右边的部首是“卩”字的变体,“卩”字表示“封印”。根据部首组成和字形,可以将“三危”的字形拆分为:“竖”+“封印”。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多次演变。关于“三危”的古汉字写法有很多种,这里给出一种古代写法:“䃗危”。这种写法在清代康熙字典中可以找到。
在繁体字中,“三危”的写法保持不变。
1. 他们住在山区,离家最近的地方是个“三危”地带。
2. 在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因政治原因而成为“三危人物”,被迫离开故乡。
组词:三危地带、三危人物
近义词:危险地带、不安全地方
反义词:安全地带、平安地方
碑趺崩溜彩晕长江三峡工程畅颜瑽瑢丹蕖攧竹兜风队命惰骄二端分水岭浮标耕畴构筑物官用规行矩止横逝合谐鸿毳沉舟惶窘嘉师戟节伎乐拘拿儿老公嘴儿赁庑澧水满天飞暮生儿蔫蔫逆视披发缨冠泼剌货峭刻启齿轻脆勤属侵星栖山鸲掇区公所容典散朴珊瑚岛设诡涉猎使然仕止四扰天亲铁胎兔目望国王闲微时舞谱仙航鲜衣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