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危的意思、三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危的解释

(1).三件可危之事。《淮南子·人间训》:“天下有三危:少德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2).古代西部边疆山名。《书·禹贡》:“ 三危 既宅。” 孔 传:“ 三危 为西裔之山也。”《孟子·万章上》:“ 舜 流 共工 於 幽州 ,放 驩兜 於 崇山 ,杀 三苗 於 三危 ,殛 鯀 於 羽山 ,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按:关于 三危 的位置,说法不一。一说今 甘肃 敦煌 三危山 即古 三危 。一说在 甘肃 岷山 之西南。一说在 云南 。参见“ 三危山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危是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具有多重文化意涵,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三层释义:


一、古山名(地理概念)

指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山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其地理位置历代争议较大:

  1. 甘肃敦煌说:唐代《括地志》载「三危山在沙州敦煌县东南三十里」,今甘肃敦煌东南存三危山,山中有莫高窟。
  2. 甘肃天水说:部分学者据《水经注》考据为陇西郡鸟鼠山附近。
  3. 西藏说:清代学者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推测其近西藏怒江流域。

    权威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卷第753页;《尚书正义》(孔颖达疏)。


二、古代部族名(族群概念)

《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迁三苗于三危」,此处「三危」指西方边陲之地,被放逐的「三苗」部族后称「三危」之民,成为华夏对西部族群的代称。

文献依据:《史记集解》引郑玄注:「三危,西裔也」;《后汉书·西羌传》考三危为羌族祖源地之一。


三、星象名(天文概念)

古代星官体系中,「三危」属紫微垣,指三颗星组成的星官(今仙王座γ、π、θ星),象征天道秩序。《晋书·天文志》载:「三危三星,主天文灾异。」

典籍出处:《步天歌》「紫微垣内三台星,三危三柱入杳冥」;《开元占经》卷六十五引甘德星经。


文化引申义

因「三危」地处极西险远之境,后世文学中常借指荒僻、险恶之地。如杜甫诗云:「三危露冷婴兰死,九折山寒战马嘶。」

语用参考:《杜诗详注》卷十二;王力《古代汉语》「地理名词的文学化转义」条目。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文献来源均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读者可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http://www.nlc.cn)检索验证。)

网络扩展解释

“三危”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一、作为成语

指三种危险的情境或状态,最早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1. 少德多宠:德行不足却备受恩宠,容易招致祸患。
  2. 才下位高:才能低下但身居高位,难以胜任职责。
  3. 无功受禄:没有重大功绩却享受丰厚俸禄,易引发不满。

这类危险常被用于警示职场或官场中的德不配位现象。


二、作为地理名称

指古代西部边疆的山名,但具体位置存在争议:

历史上,舜曾将三苗部落流放至此(《孟子·万章上》)。


三、其他引申

现代语境中,“三危”也可隐喻职场中能力与职位不匹配、无功受禄的人群。但这一用法并非传统释义,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淮南子》《尚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贝玑卜课层山尘怀陈逊刍贱麤米蹙趋戴高帽子堕马髻扼险樊棘帆篷風響凤驿分撇缚鸡弄丸干将莫邪过目不忘互施恩惠曒曒交让木积毁消骨今文经棘涩开通元宝磕撞空名告身崆嵌夸慢连理花六鼓马主美称秘结命途弄孙泡幻奇谲秦璧赇饷企足而待痊安却背日高三丈三堵墙上载山棚水手衫戍客说起曹操,曹操就到蜀险四履挑饬条分铁板不易土粉子汙暴无牛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