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兄弟间称次男为二哥。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卷中:“既平 孟蜀 ,而 两浙 钱王 入朝。群臣自 赵普 以下争欲留之,圣意不允。一日, 赵 相拉 晋王 於后殿,奏事毕, 晋王 从容言 钱王 事。 太祖 曰:‘二哥,你也出这言语!’”按 晋王 , 太祖 之弟 光义 。《水浒传》第二四回:“ 武大 道:‘二哥,你去了许多时,如何不寄封书来与我?’”
(2).泛称兄弟中排行第二者。《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首县便説:‘办公首在得人,兄弟这里却有一个千妥万当的人,他从前就在 邳州 衙门,如今兄弟这里,人浮於事,实在用不开。二哥,你带了他去,大可助你一臂之力。’”
(3).小二哥的敬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清河 君瑞 ,邸店权时住,又没箇亲知为伴侣,欲待散心没处去。正疑惑之际,二哥推户。” 凌景埏 注:“ 宋 元 时,称店主为大哥,店伙为二哥。”
“二哥”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主要解释:
兄弟排行
指家庭中排行第二的哥哥,即“次兄”或“仲兄”。例如《儿女英雄传》中提到的“二哥”即此类用法。
尊称年长男性
在传统语境中,可用于尊称比自己年长的男性,类似“兄长”。如宋代《元城语录》中宋太祖称晋王为“二哥”。
方言中的调侃
现代方言中,“二”有时带有“憨直”或“冒失”的调侃意味。关系亲密者之间称“二哥”可能是善意的玩笑,但需注意语境,避免冒犯。
特殊职业称呼
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尤其方言中可能含贬义(如形容人愚钝)。建议优先根据具体场景判断语义。
《二哥》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语,用来称呼家庭中排行第二的哥哥或兄长。它是以亲属关系来命名的称谓。
《二哥》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二”和“口”,部首“二”表示数目,而部首“口”表示与口相关的词义。
拆分成笔画,整个词汇由五笔画组成。
《二哥》一词来自于汉语,最早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社会。在古代,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非常重要,通过称呼可以表达亲密、尊敬和敬意。
《二哥》的繁体字是「二哥」,与简体字相同。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二哥》这个词,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稍有差异。在古时候,可以使用不同的字形形式来书写。
1. 二哥,今天晚上一起去看电影吗?
2. 我的二哥是个非常负责任的人。
3. 二哥,你回来了!大家都在等你呢。
1. 二嫂(指家中排行第二的兄弟的妻子)
2. 二侄子(指自己兄弟的儿子)
3. 二儿子(指自己父母的第二个儿子)
1. 二兄弟
2. 二弟
3. 二哥哥
大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