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igidify]∶变僵
僵化为定型的关系
(2) [desiccate]∶不向前发展
思想僵化
(1).变得僵硬。形容凝滞不动。 柔石 《二月》十六:“几乎半点钟,他一动不动,似心与身同时为女子之爱力所僵化了。”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 晓荷 的脸由微笑而扩展到满脸都是僵化了的笑纹。”
(2).指思想凝固不变。《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看上去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思想怎么僵化到这步田地。”
“僵化”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事物失去灵活性、活力或发展动力,变得停滞、刻板或难以改变。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基本定义
本义指物理形态的僵硬,如尸体或物体因失去水分、温度变化等变得坚硬(如“尸体僵化”)。引申为抽象层面的停滞不前,如思想、制度、行为模式等固守旧有状态,无法适应新环境。
常见使用场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使用提示
该词多含贬义,强调负面状态。例如批评官僚体系时常用“机构僵化”,而描述生物现象时则偏向中性(如“昆虫蜕皮后的外壳逐渐僵化”)。
例句参考: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或场景以便分析。
“僵化”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某种思想、观念、制度或事物变得固定、不灵活,缺乏活力和创新的状态。
“僵化”这个词是由“⺠”(肉)和“冫”(冰)两个部首组成,其中“肉”是左边的部首,也是基本的构造要素,而“冫”则是右边的部首,表示“冷”的意义。它共有11个笔画。
“僵化”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汉语词汇,在古代,人们常用“僵”来形容尸体僵硬不灵活,后来引申为比喻事物缺乏活力和创新。而“化”是用来表示变化、发展的意思,所以“僵化”就指事物变得固定、不灵活。
在繁体字中,“僵化”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僵化”这个词的基本构造和意义并未改变,只是书写方式有所差异。
1. 这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已经僵化了,需要进行改革。
2. 僵化的思维方式限制了社会的发展。
1. 政治僵化
2. 观念僵化
3. 体制僵化
4. 经济僵化
5. 教育僵化
1. 死板
2. 固步自封
3. 呆板
4. 呆滞
5. 顽固
1. 活跃
2. 灵活
3. 创新
4. 活力
5. 发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