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书、礼、乐四种经术。《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宋书·文帝纪》:“故詔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通典·选举一》:“诗、书、礼、乐,谓之四术。四术既修,九年大成。”
(2).治国的四种方法。《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一说指忠爱、无私、用贤、简能。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治道·四术》。
(3).指四方的通道。《文选·左思<咏史>诗之四》:“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李善 注引《广雅》:“术,道也。”
“四术”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这是最常见的含义,源自古代儒家教育体系。《礼记·王制》记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 具体指:
出自《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
另有宋代王应麟《小学绀珠》补充为“忠爱、无私、用贤、简能”,强调治国需兼顾德行与能力。
此义较少见,见于《文选·左思〈咏史〉诗》:“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此处“四术”指城市中通向四方的大道。
现代语境中,“四术”偶被借用指代特定领域的方法,如计划生育中的“四项手术”(结扎、引产、流产、节育器操作),但属于非传统用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尸子》等古籍,或权威辞典如汉典。
《四术》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个含义和用法。其中之一,指的是四种技能或技巧,也可以理解为四种学问。另外,《四术》还可以用来指代某个作品或著作的四种要素或内容。
根据《康熙字典》,《四术》这个词的“四”字是由“囗”部和“田”部组成,拆分的笔画数为4+2=6个笔画。而“术”的“月”字是由“⺼”部和“出”部组成,拆分的笔画数为4+5=9个笔画。
《四术》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硜硜》中,“四室既居,从公于远。”随后,它在古代的文献和著作中广泛使用。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与简体字相似,只是形状略有差异。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时会因地域和个人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于《四术》这个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还是由“四”和“术”两个字组成。
1. 他精通四术,成为一名多才多艺的全才。
2. 我们必须学习文、武、辩、仪这四术,才能全面发展自己。
四术集,四术戏,四术诗,四术书,四术画
四技、四能、四学
无术、无技、无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