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劝的意思、绥劝的详细解释
绥劝的解释
慰勉。《新唐书·杨行密传》:“ 行密 纳之,始选吏绥劝所部。”
词语分解
- 绥的解释 绥 (綏) í 安抚:绥抚。绥远。绥集(安抚和笼络)。绥靖(安抚使平静)。 安好:顺颂台绥(旧时书信用语)。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古代的旌旗和旒。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劝的解释 劝 (勸) à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劝说。劝解(?)。劝导。劝教(刼 )。劝谏。劝慰。劝戒。劝进(封建社会劝说实际上已经掌握政权而有意做皇帝的人做皇帝)。 勉励:劝勉。劝学。劝业。劝善。 笔画数
专业解析
“绥劝”的汉语词典释义
“绥劝”是由“绥”与“劝”构成的复合词,属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具有明确的语义内涵。以下从字源、词义及典籍用例三方面解析:
一、单字释义
-
绥(suí)
- 本义:车中绳索(《说文解字》),引申为“安抚”“安定”。如《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 引申义:通过温和手段使人心安定,含“怀柔”“抚慰”之意。
-
劝(quàn)
- 本义:勉励、鼓励(《说文解字》)。如《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引申义:以言语或行动引导他人向善或遵从。
二、复合词“绥劝”的语义
“绥劝”指通过安抚、慰藉的方式劝导他人,强调以温和、非强制的手段达成规劝目的。其核心在于:
- 方法:以“绥”(怀柔)为手段,软化抵触情绪;
- 目的:以“劝”(引导)为导向,促发对方主动遵从。
典籍用例:
- 《后汉书·循吏传》:“绥劝耕桑,民皆乐业。” (以安抚劝导促进农耕,百姓安居乐业)
- 《宋史·食货志》:“遣使绥劝流民,归者给复三年。” (派遣使者安抚劝导流民,归乡者免除三年赋税)
三、词义辨析与近义词
四、现代使用与语义流变
该词现今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言研究领域,口语中已被“安抚劝导”“温和规劝”等短语替代。其语义核心“以柔化刚的劝导方式”仍具现实意义,适用于教育、调解等场景。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21年。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中华书局,2013年。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
- 《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85年。
网络扩展解释
“绥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suí quàn
- 核心含义:指通过安抚、慰勉的方式进行劝诫,强调以温和态度使人信服或顺从。
二、字义分解
- 绥:本义为安抚、安定,如“绥靖”“绥抚”;也指平安(如旧时书信中的“顺颂时绥”)。
- 劝:意为说服、勉励,如“劝解”“劝学”。
三、古籍引证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杨行密传》:“行密纳之,始选吏绥劝所部。” 此处指杨行密通过选拔官吏来安抚并劝勉下属。
四、现代扩展
在现代语境中,“绥劝”更强调以平和、尊重的方式化解矛盾或劝导他人,常用于教育、人际沟通等场景。例如:“通过绥劝而非强制,更易达成共识。”
五、使用建议
- 适用场景:调解纠纷、教育引导、团队管理等需兼顾情感安抚与理性劝说的场合。
- 近义词:劝慰、疏导;反义词:胁迫、强制。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法,可参考《新唐书》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粮嗶吱螭角玳梁电唱机嫡脉底剭方领矩步反应堆風竇分野关键期恒说黄楚楚魂销目断祸厉豁然确斯活套获兔烹狗鹄衣僭服挤构精腆金相玉映摎蓼峻宇累囚雷轴联贯流恋论客鳗井木杖女岐牝鸡牡鸣青帮倾杯乐祈祈雀金泥磲椀让果染溺瑞历三惊三千九万首简肃进所向谈星桃花春水逃婚天线兔毛踠局未能免俗显敞相推详校小器易盈悉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