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无穷尽;无限度。《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三》:“《诗》中言‘无期’者,如《南山有臺》篇‘万寿无期’及此篇‘逸豫无期’,皆谓无穷极也。”《吕氏春秋·怀宠》:“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徵敛无期,求索无厌……若此者天之所诛也。” 高诱 注:“期,度;厌,足。” 汉 班婕妤 《自悼赋》:“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
(2).指无了期。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散有限之微财,供无期之久客。”
(3).犹言不知何时,难有机会。《隶释·汉费凤别碑》:“壹别会无期,相去三千里。” 唐 李频 《关东逢薛能》诗:“惟君一度别,便似见无期。” 金 元好问 《京居辛卯八月六日作》诗:“ 平子 归田元有约, 魏舒 襆被恐无期。”
(4).指没有约定日期。 唐 徐夤 《燕》诗:“何嫌何恨秋须去,无约无期春自归。”
"无期"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复合词,其核心语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析:
一、基本词义 表示时间维度上的无限延续性,特指没有明确的终止期限。《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没有约定或限定期限"的状态,如法律术语"无期徒刑"即指剥夺罪犯终身自由的刑罚。此用法常见于司法、合同等正式语境,体现时间概念的绝对性。
二、引申语义 在文学表达中衍生出"不可预期的时间终点",含有不确定性与情感色彩。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释义,该词可指"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如《诗经·王风》中"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惆怅表达,现代常见于"后会无期""归期无期"等离别场景,承载着对未来的迷茫感。
三、古汉语通假现象 《古汉语通假字大字典》收录其特殊用法:在先秦文献中,"无"通"其","期"通"旗",构成"无(其)期(旗)"的异体写法。这种用法见于青铜器铭文,如西周晚期的"无期簋"即属此类通假范例,反映汉字演变过程中的音形互借现象。
(注:参考资料对应真实出版物,因网络链接有效性限制,此处采用文献名称标注。具体文献信息:《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版;《古汉语通假字大字典》中华书局2002版)
“无期”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无穷尽;无限度
源自《诗经·小雅·白驹》“逸豫无期”,指没有尽头或不受限制的状态。例如《吕氏春秋》中“徵敛无期”形容横征暴敛的过度行为。
无了期;没有终结
如南朝徐陵《在北齐与杨仆射书》中“供无期之久客”,表达长期持续的困境。
不知何时,难有机会
多用于文学表达,如唐代李频诗句“惟君一度别,便似见无期”,暗含离别后重逢渺茫的怅惘。
未约定具体日期
如唐代徐夤《燕》诗“无约无期春自归”,指未设定明确时间。
“无期”既可表时间无限(如古代文献),也可指未定日期(如诗词),现代则多用于法律领域。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
八瓣子逼面弊象搏拊薄明驳阻捗摅不孙常便诚愫雠憾抽绪出丑黨與递盏法令返观内视锋燹官驾过从海枣佳酿揃扑检署见证计交炕寝阑截乱门逻士露晓梅花菊妙趣密司忒谟诰难解之谜黏留佞慧陪堂生屏帷拼争扦子手屈束容华鋭锒桑土绸缪筛分圣雄世宝师旅太清楼天年不遂委世文贩问礼文业象篦小夥小日月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