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检署的意思、检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检署的解释

(1).系标签署名,或在封泥上加印。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封蒙约缚,简绳检署,事不如法。”

(2).审查并签署意见。《宋书·律历志中》:“太子率更令领国子博士 何承天 表更改《元嘉历法》,以月蚀检今冬至日在斗十七,以土圭测影,知冬至已差三日。詔使付外检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检署"在现代汉语中并非常用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及构词法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 检查、核查官署或文书

    此意强调对官方机构或文件的稽查、审验。"检"指查验、审查,"署"指官署、衙门或公文上的签名/署名。合指对官府运作、公文内容或签署流程进行核查监督的行为。例如古代文献中提及官员需"检署案牍",即审查官署文书。

    来源: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释义

  2. 署名查验

    指在文件上签署姓名以示审核确认的过程。"检"在此引申为查验后负责,"署"即签署。常见于需经多级审批的公文流程,如官员批阅后需"检署"以示责任。

    来源:综合《辞源》《古代职官术语汇释》释义

使用场景说明

"检署"属典型古汉语行政术语,现代汉语中已被"审核签署""批阅签章"等短语替代,仅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仿古语境。其核心概念强调通过署名实现责任认定的官方审查行为,兼具动作(核查)与结果(签认)双重含义。

权威参考依据

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辞源》(商务印书馆)及《古代职官术语汇释》(中华书局)等权威辞书,聚焦词源本义与历史语用场景。

网络扩展解释

“检署”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古代与现代两种解释:

一、古代用法(核心含义为审查、签署)

  1. 标签署名或封泥加印
    指在文书、物品的标签上署名,或在封泥(古代用于密封文件)上加盖印章以示认证。例如汉代王充《论衡·程材》中提到“简绳检署”,即指此类操作。

  2. 审查并签署意见
    多用于官方文书的审核流程,如《宋书·律历志中》记载“詔使付外检署”,即要求将文件交付外部机构审查并签署意见。

二、现代司法领域用法

在当代,尤其在台湾地区,“检署”常作为司法机构名称的简称,例如:

三、词义辨析

需注意语境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书制度或现代司法体系,可参考《论衡》《宋书》等文献,或查阅台湾司法机构官网。

别人正在浏览...

惫喘北门背物边粟便意朝秀抶扑抽缩春秋榜撺嗾大饭店黛耒大理市盗源殿堂楼阁鼎族肥皂荚抚畜副将浮年国际裁判还寃好儿合衣画栋飞甍怀襟黄碝辉粲秽德机扃静躬静艳计说鞠迳睽阻礼品鹿迷美荫内志牛头刨床跑马占荒醅酒朴樕破示倾河岨崄蓐妇痁泄挻埴升迁桥世口司物孙婿桐花通宵吞声巍焕无双亭狝猴江瞎子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