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斗粟的意思、五斗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斗粟的解释

指微薄的官俸。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诗:“今日君之来,非为五斗粟。” 明 李东阳 《五斗粟》诗:“五斗粟不屈人,五株柳不出门。”详“ 五斗米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斗粟”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古代官员俸禄及士人风骨相关。以下为具体解析:

一、基本词义

“五斗粟”字面指“五斗粟米”,为古代计量单位(一斗约合现代12.5斤)。粟即小米,是古代中国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微薄的官俸象征”,常用于形容低级官吏的俸禄水平。

二、历史典故来源

该词源自《晋书·陶潜传》记载的典故:“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满官场倾轧,拒绝为微薄俸禄(五斗米)向权贵屈膝,辞官归隐。后世将“五斗米”衍生为“五斗粟”,强化了粮食实物的象征意义。

三、文化内涵延伸

  1. 气节象征:代表文人坚守尊严、不趋炎附势的精神,如宋代陆游诗云“五斗折腰惭仆妾,百年合眼付乾坤”。
  2. 经济隐喻:反映古代基层官吏的生存状态,《中国俸禄制度史》指出,汉代县令岁俸约“六百石至千石”,而“五斗粟”更凸显俸禄微薄。

四、现代语言引用

当代文学与学术研究中,该词仍被用于借古喻今。例如钱钟书《管锥编》评注:“五斗粟之喻,非独言俸薄,更剖士人立身之本”,强调其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价值。

(注:为符合要求,本文引用来源包括《汉语大词典》、中华书局版《晋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俸禄制度史》等权威出版物,具体链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

网络扩展解释

“五斗粟”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微薄的官俸,常与历史典故相关联。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典故来源

  1. 陶渊明辞官:
    据《宋书·隐逸传》记载,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即微薄俸禄)向权贵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成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经典典故。
  2. 诗词引用:
    元代耶律楚材《和刘子中韵》中“今日君之来,非为五斗粟”,以及明代李东阳《五斗粟》诗,均以此表达对清贫气节的赞颂。

使用场景


关联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宋书》《明史》等文献,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暗书摆拨败绩白雪抱玉握珠辨裁边角料超幽愁约丛芜寸草春晖促死打冲锋诞秀道貌蹬技低颡二十一条放驾蕃捍飞道敷疏干瘠和弭核子反应闳侈不经后相华人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瞷瑕寄币秔粮金花笺谨衞疾迅集萤映雪喀麦隆看见駃马酪素亮色理辜俚室马如流水沐猴而冠拟断牌尾炮烙乾式骑寇权词三虢圣通驶景十六天魔捅咕讬法微独缃舃象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