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孝行的女子。《后汉书·列女传·孝女曹娥》:“孝女 曹娥 者, 会稽 上虞 人也。父 盱 ……溺死,不得尸骸。 娥 年十四,乃沿江号哭,昼夜不絶声。旬有七日,遂投江而死。” 唐 张籍 《江陵孝女》诗:“孝女独垂髮,少年唯一身。”《明史·列女传一·姚孝女》:“后 招远 有孝女,不知其姓。父採石南山,为蟒所吞。女哭之,愿见父尸同死。”《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那消几日,把姑娘的脸面儿保养得有红似白,光滑饱满;心窝儿体贴得无忧无虑,舒畅安和。人都道是舅太太怜恤孤女的一片心肠,我只道这正是上天报復孝女的一番因果。” 鲁迅 《彷徨·肥皂》:“一个是姑娘,看去该有十八6*九岁了……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的,白头发,眼睛是瞎的,坐在布店的檐下求乞。大家多说她是孝女,那老的是祖母。”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孝女汉语 快速查询。
“孝女”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解释:
“孝女”指对父母尽心尽力、恪守孝道的女子。这一概念源于中国儒家伦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奉养。例如《后汉书》记载的孝女曹娥因父亲溺亡而投江寻尸,成为历史典范。
随着时代发展,“孝女”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为,更强调情感关怀与精神陪伴。例如当代语境中,“孝女”可能表现为关心父母健康、尊重其意愿等。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文学引用,可查阅《后汉书·列女传》或《汉典》等古籍资料。
孝女是指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女儿。在中华文化传统中,孝道被视为最高尚的美德之一,故有“孝敬如陈其孝、爱子如陈其小”的说法。
孝女这个词共有两个部首,分别是“孑”和“女”,其中“孑”属于独体字。根据这两个部首的笔画,孝女的总笔画数为11画。
“孝女”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女》这本古代字书中,用于形容尊敬孝顺父母的女儿。
“孝女”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孝女」。
在古代,孝女的汉字写法并不完全相同。常见的古时写法有「孝女」,「孝」等。
1. 她是一个孝女,经常照顾年迈的父母。 2. 这个家庭培养出了两个孝女,他们都非常孝顺。 3. 她为了照顾病重的父亲,放弃了外出工作,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孝女。
孝顺、孝心、孝道、孝敬、孝行、孝子
孝顺、孝顺女孩、孝顺女儿
不孝、不孝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