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ed] 〈方〉∶床的俗称
卧床太窄
(2) [stay in bed]∶躺在床上(主要由于生病或年老)
卧床不起
亦作“卧牀”。 1.睡觉的床铺。 唐 岑参 《送柳录事赴梁州》诗:“江树连官舍,山云到卧牀。” 唐 白居易 《燕子楼》诗之一:“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牀。”《儿女英雄传》第七回:“有等惯刼客商的黑店合不守清规的庙宇,多有在那卧牀后边供桌底下设着地窨子。” ********* 《东梓关》:“他张开眼想了一想,就匆匆地披衣着袜,起身走出了卧床。”
(2).犹卧病。《红楼梦》第七九回:“兼以风寒外感,遂致成疾,卧牀不起。”
卧床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核心层次:
指人体处于平躺或休息的姿势于床铺之上,通常因睡眠、休养或疾病所致。
权威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81页
卧床:动词,指因病或休养而躺在床上。
引申用法:
指具备躺卧功能的家具,区别于坐具或榻榻米等。
权威依据: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6卷第1073页)
卧床:名词,泛指供人躺卧的床。
文化例证:
古典文献中常见“卧床”指代寝具,如《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宝玉)自己卸了妆,脱了卧床的衣裳。”
参见:
“卧床”是一个汉语词语,包含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因病或伤卧床休息
指因疾病、年老或受伤等原因,必须长时间躺在床上休养或无法起身行动。例如:“手术后需要卧床静养”“老人长期卧床不起”。这一用法常见于医疗场景或日常描述身体状况。
指睡觉的床铺
在古汉语或方言中,“卧床”也指代睡觉的床具本身。例如古诗文中提到的“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白居易《燕子楼》),即指床铺。
古诗文中常以“卧床”表达孤独、病痛或生活状态,如郁达夫《东梓关》中“起身走出了卧床”,通过动作描写体现人物状态。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医疗指南。
暗滴敖翔奥阻白花骆白蒙薄壮拨拨谄笑持容踳讹舛张此伏彼起餈团大名导扬大人国典术对当妒母草吨公里垛充犯干犯节丰饱归信姑娘追裹餱孤雁出群还职画碟监房洁廉集管棘庭橘中戏快憾庙算闵雨捻弄佩要偏安辟灋颇僻敲金戛玉清癯清散弃亲全能全智人市三驾三鹿为犇食店诗酒石棱书狱颓塞吐溜亡魂失魄咸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