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章草的意思、文章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章草的解释

中药名。即五加皮。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五加》:“ 蜀 人呼为白刺。 譙周 《巴蜀异物志》名文章草。有赞云:‘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买草,不言其贵。’是矣。”参见“ 五加皮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章草是汉语中对通脱木(学名:Tetrapanax papyrifer)的别称,属于五加科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其名称源于古代文献记载及文化意象,具体释义如下:


一、植物特性释义

  1. 茎髓造纸

    通脱木的干燥茎髓呈圆柱形,色白轻软,古称“通草”。唐代《酉阳杂俎》载:“通脱木……茎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因其易于雕刻、吸墨,唐宋时期被用作造纸原料或工艺品材料。

    来源:《中国植物志》;《本草纲目》

  2. 药用价值

    其茎髓入药称“通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性甘淡、寒,归肺胃经,具清热利尿、通气下乳之效,主治湿热淋证、产后乳少等症。

    来源:《中华本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二、文学意象溯源

“文章草”之名首见于唐代笔记小说:

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

“通脱木……俗呼‘文章草’,士子祈梦于文昌者,悬此草于壁,谓可助文思。”

古人认为此草与文运相通,文人常将其悬挂书斋,寓意“文思通畅”,故得“文章草”雅称,成为科举文化中的象征物。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文思敏捷的隐喻

    因茎髓中空贯通,古人以物理特性类比思维畅通,如宋代《清异录》称其“通才卓识,如草之达”,赋予其“才思泉涌”的吉祥寓意。

  2. 科举信仰载体

    明清时期,士子赴考前常佩戴通草饰品,或焚烧通草纸祭文昌帝君,祈求“文路通达”,此俗见于《帝京景物略》所载京师祠庙风俗。


学术参考文献

  1.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部》. 明代.
  2. 段成式. 《酉阳杂俎》. 唐代.
  3. 陶穀. 《清异录》. 宋代.
  4. 刘侗、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 明代.
  5.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第54卷. 科学出版社.

(注:古籍原文引用保留繁体字形,释义采用现代汉语规范表述。)

网络扩展解释

“文章草”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一、中药别名(核心含义)

文章草是中药“五加皮”的别称,源于其药用价值与历史典故。

二、文学引申(次要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文章草”指代写作工具或文章技巧,但此用法较罕见,且主要见于现代网络词典,权威医学及古籍资料均以中药别名为核心。

三、诗词引用

唐代诗人皮日休《寒夜文宴联句》等作品中曾出现“文章草”,此处可能借喻文采或与中药典故相关,需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文章草”主要指中药五加皮,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对其药用价值的推崇;文学引申义较少见且缺乏权威依据。若需深入探究,可参考《本草纲目》及中医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案放搬口弄舌愎类苍赤草莽英雄城墙程仪船脚得幸电子琴东床娇婿对面襟方祇发屋求狸分叙复辟负屈俯卧孤芳蒿径薨殁黄鹘惠抚践更交夺诫喻惊怀课核朗悟嬾散笼络门爵祢刺年载丕基秦笔衾影无愧弃瓢岩绮云入调商冒身奇沈宋体神胄势交市门翁狮弦输墨朔客擡盘讨胜阗凑天主教媮快魏瓠围绕无种闲局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