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嬾散的意思、嬾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嬾散的解释

怠惰散漫。 金 王渥 《游蓝田》诗:“蹇予嬾散本真性,临水登山此生足。”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宏甫书高尚册后》:“且吾闻 宏甫氏 ,嬾散不事生产作业。” 清 许光治 《天净沙》曲:“老渔归也,春来嬾散生涯。”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嬾散”是“懒散”的异体写法,其中“嬾”为“懒”的古字,表示懈怠、不勤快。该词形容精神松散、行动散漫的状态,具体解释如下:

  1. 核心含义
    指生活或行为缺乏条理和约束,表现为懈怠、不积极。例如:精神不集中、做事拖延、缺乏自律性。

  2. 词源与用法

    • 源自《荀子·脩身》中“庸众驽散”,注解说“散”即“不拘检者”,指不受拘束的状态。
    • 可形容人的性格(如“懒散成性”),也可描述临时状态(如“今日有些懒散”)。
  3. 近义扩展
    与“散漫”“闲散”等词相关,均含自由无拘束之意,但“懒散”更侧重消极层面的懈怠。

提示:现代汉语中通常写作“懒散”,若需古籍引用或特殊表达可使用“嬾散”。

网络扩展解释二

《嬾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嬾散》是一个汉字词语,读音为lǎn sàn,有两层含义。首先,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懒散,行动迟缓,不积极。其次,这个词还可以形容事物散漫、不集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嬾散》的部首是女部(女字头),包含了20画。

来源

词语《嬾散》的造字源于古代,其字义已流传了数千年。懒散的人或事物在古代文化中并不被看好,因此在古代文献中可以找到该词的使用。

繁体

《嬾散》在繁体中的写法是「懶散」。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懒散」这个词的字形有些不同。其中,「懒」字在古代使用「(口/乚)闌(監/罙)」的结构,表示在监视中范围不集中,照料不周。而「散」字则由「散」和「斤」的结构构成,表示动作的散开。

例句

1. 他整天无所事事,显得十分嬾散。
2. 项目组的工作效率不高,项目进展显得有些嬾散。

组词

嬾落、嬾混、嬾懒、散漫、杂散

近义词

懒惰、懈怠、散漫、懒散

反义词

勤勉、积极、专注、集中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