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自行拘囚以待处置,表示请罪。《国语·晋语四》:“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 嬴 怒曰:‘ 秦 晋 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 韦昭 注:“囚命,自囚以听命。”
“囚命”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语境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囚命(qiú mìng)指自行拘囚以等待处置,表示主动请罪的行为。该词强调通过自我拘禁的方式表达对过错的认罚态度。
出自《国语·晋语四》:
公子(重耳)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囚命。
——韦昭注:“囚命,自囚以听命。”
描述晋国公子重耳因冒犯秦国嬴氏,主动脱去上衣自我拘禁以表请罪。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或古文研究领域。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主动认罚”“自我惩戒”等替代表述。
囚命是指被囚禁或掌控生命命运的意思。这个词通常用于指被关押在监狱或囚车中,或者被迫执行某项任务,丧失了自由和选择权。
囚命的拆分部首为囗和心,其中囗为包围部首,心为汉字常用部首之一。囚命的笔画数为10画。
囚命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繁体字为囚命。
在古时候,囚命的字形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囚命的古字形为「囚命」。
1. 他因犯罪被囚禁,一直过着囚命之身。
2. 在那个封建社会,女性的婚姻往往是囚命一般的束缚。
3. 小明因为不听话,被父母囚禁在房间里,一直过着囚命的生活。
1. 囚禁:指把人关押在监狱或其他地方。
2. 囚徒:指被关押在监狱的人。
3. 从囚:指从监狱释放出来。
1. 束缚:指限制人的行动自由。
2. 禁锢:指限制人的自由,不让其行动。
3. 囚禁:指把人关押起来。
自由:指没有受到限制,可以自由行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