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记的意思、铜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记的解释

铜制的印记。《宋史·职官志七》:“ 熙寧 五年,帝命正其名,铸铜记给之,仍收还所用奉使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铜记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字面释义与基本功能

指古代以铜铸造的印章,形制较正式官印(如铜印)略小,多用于低级官吏、民间机构或私人事务的钤印凭证。其名称凸显了材质属性(铜)与功能属性(“记”即标记、凭证)。

二、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应用

  1. 官署凭证:宋元明清时期,地方衙署的低级属官(如巡检、税吏等)常佩带铜记作为职衔标识。例如《明会典》载:“凡铜记,……皆直纽,九叠篆文。”
  2. 民间信物:商号、行会或私人契约中用作防伪印记,常见于文书、账册的落款处,功能类似后世公章。
  3. 文物实证:考古发现如南宋“嘉兴府澉浦镇税铜记”(现藏浙江博物馆),印证其作为税务专用印的史实。

三、语义延伸与现代关联

现代汉语中,“铜记”一词已罕用,但可见于方言或仿古语境,引申为: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
  3. 《浙江出土铜印选编》(文物出版社)
  4. 《中国印章艺术史》(西泠印社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铜记”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基本释义

铜记指铜制的印记,主要用于官方或正式场合的标识。其名称直接体现了材质(铜)与功能(印记)的结合。

2.历史出处

根据《宋史·职官志七》记载,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皇帝曾下令规范官职名称,并铸造铜记作为官方凭证,同时收回原有的“奉使印”。这表明铜记在宋代具有明确的行政用途。

3.功能与意义

铜记作为官方印记,可能用于文书、公文或身份认证,其铸造和发放体现了古代政权对规范管理的重视。与普通印章相比,铜制材质更耐久,适合长期使用。

4.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铜记”已非常用词汇,主要出现在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其近义词可包括“铜印”“官印”等,但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

5.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6、7)提到“铜记”的拼音为“tóng jì”,但未提供更多扩展信息,需以权威历史文献和词典解释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宋史》相关记载,可查阅原文或宋代职官制度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伴奂驳岸鉢塞莫不介意侧跌返道访德丰霄腐财告归好色不淫鹤梅贺瑞虹霓洪庥毁黩解剥旌德俊秀联华嘹亮理睬麟笔路梗鹿走苏台卖艺眊然马正猛趷丁迷方末路内修外攘偏西寝繁清明球技岐阳之蒐忍情软囊囊商祭骟猫晱晱绳坐设营队释勤守道安贫书理汰侈镗锝陶秫透体土蓄围垦午季香阁向心力綫头销售员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