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儒的意思、文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儒的解释

(1).指儒者中从事撰述的人。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著作者为文儒,説经者为世儒。” 明 李贽 《贾谊》:“ 班氏 文儒耳,只宜依 司马氏 例以成一代之史,不宜自立论也。” 王闿运 《郭新楷传》:“自 乾 嘉 以来,文儒分古今之学。”

(2).指讲求礼乐教化的儒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周书·贺拔胜传》:“乃招引文儒,讨论义理。” 清 方苞 《读<周官>》:“假如 战国 秦 汉 之人能伪作,则《冬官》之缺,后之文儒有能补之者乎?”

(3).文士。 唐 李白 《自广平乘醉走马书怀》诗:“ 赵 俗爱长剑,文儒少逢迎。” 章炳麟 《辨<诗>》:“由 商 周 以讫六代,其民自贵,感物以形於声,餘怒未渫,虽文儒弱妇,皆能自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文儒”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wén rú,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阐释,综合各权威来源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指儒者中从事撰述的人
    汉代王充在《论衡·书解》中提到“著作者为文儒,说经者为世儒”,强调文儒以著书立说为特点,区别于单纯阐释经典的世儒。

  2. 讲求礼乐教化的儒生
    这类文儒注重礼乐制度与社会教化,如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广譬》中称“《韶》《夏》作则文儒起”,体现其文化传承功能。

  3. 泛指文士或学者
    唐代李白诗句“文儒少逢迎”中,“文儒”指代学识渊博、文采斐然的士人群体。


二、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


三、其他延伸

“文儒”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更承载了古代文人在儒学与文学双重领域的文化追求。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论衡》《抱朴子》等文献或光明日报相关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文儒:定义和来源

《文儒》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文”和“儒”。其中,“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字使用,意为文章、文字等;而“儒”是另一个汉字部首,也可独立作为一个字使用,意为学问、学者等。

汉字“文”是由两笔构成,分别是“㇏”(撇)和“丶”(点),按照先后顺序依次书写;而汉字“儒”则由十一笔构成,其中包括了“㇐”(横)、“丷”(撇)等不同的符号。

《文儒》词源自古代中国对学问、知识和文化的尊重和崇拜。在古代,儒家是中国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儒家的学说强调通过学习和修养,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繁体字和古代汉字写法

《文儒》的繁体字为「文儒」,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古代的汉字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以「文」为例,古代的写法中并不包括「丶」(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类似于「㇏」(撇)的符号。儒字的古代写法略有不同,例如在「儒」字的表示中,横向的「㇐」(横)会更长一些。

例句

1. 张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文儒,他对历史和文化研究有着很深的造诣。

2. 他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成为了当地一所大学的文儒之才。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文化、文章、文人、儒学、儒道、儒者。

近义词:士人、学者、文士、文化人。

反义词:武儒、武人、武士、武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