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乞籴的意思、乞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乞籴的解释

求买粮食。《左传·僖公十三年》:“冬, 晋 荐饥,使乞糴于 秦 。”《新五代史·杂传·罗绍威》:“ 梁太祖 将攻 晋 ,乞糴于 弘信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三:“我方乞糴忽诵此,箴铭磊落肝脾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乞籴”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含义为向他人请求购买粮食,多用于形容因灾荒或经济困难而寻求救济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二、出处与典故

  1. 历史记载
    《左传·僖公十三年》记载,晋国遭遇饥荒时曾向秦国“乞籴”,即请求购买粮食。
    唐代李绅《却到浙西》中“曾叹晋郊无乞籴”也化用此典故,暗喻救灾济困。

  2. 文学作品
    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道:“我方乞籴忽诵此,箴铭磊落肝脾虚”,借“乞籴”表达困境中的求助心境。


三、使用场景


四、文化背景

“乞籴”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粮食安全的重视,以及互助共济的传统观念。例如《新五代史》记载,后梁太祖曾向罗弘信“乞籴”,体现了粮食在战争与民生中的关键作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文学引用,可参考《左传》《新五代史》等古籍,或查阅相关诗词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乞籴

乞籴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向人讨要粮食。该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丿”和“米”,总共有8个笔画。它的发音是qǐ xiàn。

来源

乞籴一词来源于古代社会中人们为了生存而向他人乞求粮食的行为。在古代的饥荒年代,人们常常没有办法自给自足,只能向富裕人家乞讨粮食,以维持生命。

繁体字

乞籴的繁体字为「乞糧」。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乞籴的写法稍有不同。它的写法为「乞赍」,字义相同,只是笔画顺序和字形稍有差异。

例句

1. 他因家境贫寒,不得不乞籴度日。

2. 饥民纷纷乞籴于路旁,希望能得到一些食物。

组词

乞丐、索乞、乞求、乞讨

近义词

乞食、乞丐、讨饭、乞求

反义词

赡养、供养、资助、扶持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