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所在的意思、所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所在的解释

(1) [place;location]

(2) 处所;地方

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的图画。——《风景谈》

(3) 指存在的地方,强调不在别处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everywhere]∶到处;处处

所在多有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详细解释

(1).所处或所到之地。《山海经·海内西经》:“ 昆仑之虚 方八百里,高万仞……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史记·项羽本纪》:“ 汉 军不知 项王 所在,乃分军为三,復围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舜 陶 河 滨, 皇甫士安 以为 定陶 不在此也。然 陶城 在 蒲坂城 北,城即 舜 所都也,南去 歷山 不远,或耕或陶,所在则可,何必 定陶 方得为陶也。” 唐 韩愈 《故幽州节度判官张君墓志铭》:“詔所在给船轝,传归其家,赐钱物以葬。”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七:“ 萧队长 自己也出去了。他把他的快慢机(一种好匣枪)别在前面袴腰上,一直往 韩 家大院所在的北头走去。”

(2).指存在的地方。《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 明德皇后 尝久病,至卜者家,为卦问咎祟所在。”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后之人莫能知其意之所在也。”

(3).到处,处处。《魏书·崔鸿传》:“自 晋 永寧 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三:“ 王安石 大挈利柄,封桩之钱,所在充满。” 明 刘基 《横碧楼记》:“天下之佳山水,所在有之。”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三》“令二轻臣也”:“古书错误,所在多有,学者宜悉心考正之。”

(4).处所,地方。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三折:“此处有箇所在,叫做 金线池 。”《西游记》第七三回:“ 行者 报道:‘师父,那所在也不是王侯第宅,也不是豪富人家,却像一个庵观寺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她的眼睛瞬也不瞬地望着西边的田野--这是灯光最繁密的所在,也是奋起的农民集聚最多的所在。”

(5).谓居其位。亦指居其位者。《国语·晋语一》:“辞曰: 成 闻之:‘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 韦昭 注:“在君父为君父,在师为师。”《后汉书·陈蕃传》:“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词典视角下的“所在”释义

“所在”是现代汉语常用词,其核心含义指具体的位置、地方或处所。根据权威汉语工具书释义及语言学分析,其详细含义与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释义:具体位置或地方

指人或事物存在的具体地点或区域。

例:《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所在:地方;处所。”

例句:“考古队已确定遗址的所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二、引申含义:问题或事物的关键之处

引申指问题的关键点、事物的核心部分或原因所在。

例:王力《古代汉语》提及“所在”可表“关键之处”。

例句:“此案破获的关键,在于查明资金流向的所在。”

来源:王力.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M]. 北京:中华书局,1999.


三、文言用法:表示“所处的地方”

在古汉语中,“所在”常作名词性短语,强调主体所处的具体位置。

例:《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注:此处“所在”虽未直接出现,但“迷失道”即强调位置不明的状态,与“所在”概念相关。

来源: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82.


四、现代语法功能:方位词属性

作为合成方位词,“所在”可后置于名词,构成“名词+所在”结构,表示事物存在的场所。

例: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将“所在”归类为方位词,用于指代处所。

例句:“这座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所在。”

来源: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所在”一词兼具空间位置与抽象核心的双重含义,其用法从古汉语延续至今,体现了汉语词汇的继承性与灵活性。现代汉语中,它既可用于具体地点描述(如“河流所在”),也可引申指问题关键(如“矛盾所在”),是表达存在性与位置关系的核心词汇之一。

网络扩展解释

“所在”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读音为suǒ zài,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具体地点或位置
    指人或事物存在的具体场所。例如:

    • “在背山面水这样一个所在,静穆的自然和弥满着生命力的人,就织成了美的图画。”
    • “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
  2. 抽象存在的位置
    强调事物本质或关键点所在。例如:

    • “这也是本文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所在。”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3. 普遍存在的情况
    表示“到处、处处”。例如:

    • “自晋永寧以来,所在多有。”

二、核心含义解析


三、使用场景

  1. 描述具体地点
    • “我所在的六零六所,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
  2. 强调关键点
    • “这就是解决事情的关键之所在。”
  3. 文学与历史文献
    • 如《山海经》《史记》中用于描述神祇或人物的位置。

四、注意事项

如需更完整释义或例句,可参考《汉语词典》 或《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百宝橱百枝便附辩给筹厝倅长迭升斗志番汉泛櫂風珮风序官禀归路聒耳函示毫彘横谴黄葛巾恢大谏切坚壮搅破嘉鱼戒速戒体节棁敬酒不吃吃罚酒静邃酒后茶余攫为己有浚源慷慨捐生离蓰沦伏闾陌率数免解进士闽侥农庄煗寒剽奋僻戾辟陋轻蹻市场调节时装说短论长嗣芳随属泰来否往擡贴跳到黄河也洗不清调鼎跳歌头一无二弯度亡国之器乌爨弄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