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伪议的意思、伪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伪议的解释

犹空论。《商君书·农战》:“学者成俗, * 舍农,从事於谈説,高言伪议,舍农游食,而以言相高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伪议(wěi yì)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虚假的、不真实的言论或议论。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虚假的议论

    指缺乏事实依据、刻意编造或带有欺骗性质的言论。常用于批判故意歪曲事实、混淆视听的行为。

    例:他散布伪议,企图破坏双方合作关系。

  2. 形式化的空谈

    指表面看似在讨论议题,实则脱离实际、无实质内容的空泛言论,隐含对形式主义的批判。

    例:会议中的伪议充斥,未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二、词源与构成分析

三、用法与语境

  1. 批判性用语

    多用于揭露蓄意欺骗或掩盖真相的言论,如历史文献中指责“散布伪议以惑众”。

  2. 学术与政治语境

    常见于对形式主义讨论的批评,例如指责某些决策过程“流于伪议,脱离民生需求”。

四、近义词辨析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12卷,第108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359页。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1263页。

(注:因“伪议”属生僻词,权威在线词典暂未收录独立词条,以上解释综合传统辞书释义及文献用例,未提供网络链接以确保信息准确性。)

网络扩展解释

“伪议”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伪议”由“伪”(虚假、不真实)和“议”(言论、讨论)组成,字面指虚假的言论或空泛的讨论。不同来源对其解释略有侧重:

二、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商君书·农战》:“学者成俗,则民舍农,从事于谈说,高言伪议,舍农游食,而以言相高也。”此处批判了空谈误国的现象,说明“伪议”常用于描述不切实际、缺乏实质内容的言论。

三、使用场景

  1. 批判性语境:如批评学术空谈、政策浮夸等,例如:“某些会议流于形式,充斥伪议而无实际举措。”
  2. 历史分析:用于解读古代文献中反对虚浮风气的思想,如法家对儒家“空谈仁义”的抨击。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补充说明

需注意语境差异:在部分现代用法中,“伪议”可能弱化“虚假”含义,仅指“无效讨论”(如会议中的冗长发言),但传统用法更强调其欺骗性或危害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商君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霭峰笔姿儿不皇部首不舞之鹤尺笺创巨痛仍错采奠位追琢方伯谦繁生封锡高岭土遘结光灵光藻贵涂黑压压亨畅花名簿揘毕惠连胡唚徼亭脚踪击鞭锤镫计力金领进迫遽亟两下立国安邦邻杵六阳首级卖工门阿闹鹅鹏抟鹍运偏压平地起家迫制呛白千秋岁引骑鹿侵淫日不移影镕铸上源圣讳慑耸筮择水陆堂太音叹讶条会颓光文章星斗雾萃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