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危躯的意思、危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危躯的解释

犹献身。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予闻君子乐奋节以显义,烈士甘危躯以成仁。”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危躯授命,知足免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危躯”为汉语书面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处于危险境地的身体或生命”,多用于形容人身临险境的状态。以下从四个维度解析该词:

一、基本释义 “危”本义为高处、陡峭,《说文解字》释作“在高而惧也”,引申为危险;“躯”指人的身体,《玉篇》载“躯,身体也”。组合后“危躯”特指因外界威胁或自身处境而面临生命危险的身体,如《汉语大词典》收录释义:“谓危及身躯”。

二、词源分析 该词最早见于魏晋时期文献,如曹植《求自试表》中“危躯授命,知足免戾”,描述将士将生命置于险境以效忠国家。唐宋诗词中多用于刻画戍边将士或忠臣义士的献身精神,如宋代李纲诗句“但将危躯殉社稷”。

三、现代使用场景

  1. 文学创作:用于历史小说或战争题材作品,例如“将军以危躯守孤城”
  2. 新闻报道:描述救灾、抢险等特殊职业群体的奉献精神
  3. 学术论述:在伦理学讨论中,涉及生命价值与责任冲突的命题

四、相关词对比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保留在特定语境下的文学性表达中,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具象描述到抽象象征的发展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危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身体或生命处于危险境地,形容人面临威胁或处于生死关头的状态。例如:“地震中,救援人员以危躯拯救受困者”。

  2. 文学引申义
    在古典文学中,常引申为甘愿冒险或献身以成就大义。如三国时期曹植的诗句“烈士甘危躯以成仁”(《七启》),即强调为仁义而主动置身险境。


补充说明:

需注意语境差异:日常表达中多指危险状态,而古文引用时侧重献身精神。

别人正在浏览...

薆逮白衣观音暴扬笔势蚕头马尾拆东补西敞静常与大鹿导译登高自卑低矮叠字诗丁板子东张西觑斗进额度告终养诃佛诋巫横入虹采红沙建阳极处凈扫九江市酒録决徒刻害列从六盘山虑计免丁由子拇指拟论逆指犯颜暖老牌甲鞶鉴跑跑颠颠乾阿妳请辠衢鼓人果史皇输氧天九退校王雎腕足文表诬攀香匳香林八节陷锐仙释小疵嚣袢枭私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