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赖俱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àn lài jù jì,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形容周围环境极其安静,没有任何声响,强调自然与环境的静谧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或成语演变,可参考《题破山寺后禅院》原文及注解。
《万赖俱寂》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所有的借口都被驳斥得干干净净,没有遗漏的余地”。它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没有退路、没有借口的境地,表示一事无法再次推脱或抵赖的状态。
拆分这个词的部首是“万”,它属于象形文字的“飞”,表示“动作飞快”。整个词的拆分没有固定的部首,按照笔画拆分的话,可以分为“万”(4画)+“赖”(7画)+“俱”(10画)+“寂”(11画)。
《万赖俱寂》这个词出自《尚书·周书·九章·太伯第二》:“通之以别教,则时号若数。若数作,则王政是久。”意思是如果能明白这些区别,那么时间的划分就像数数那样自然。这里的“若数作”就是可以理解为“若能数清、数明”。后来,这句话引申出了“万赖俱寂”这个成语,表示所有的借口都已被推翻,无法再有任何遗漏。
在繁体字中,词的写法是「萬賴俱寂」,字形相对简单,但意义不变。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该词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整体意思不变。例如,“寂”字可能简化为“冫月几”,“赖”字可能简化为“赖田勺”。这种简化写法在古代常见,但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
1. 在讨论会上,他的所有解释都被领导驳斥得万赖俱寂,无法再有任何辩解的余地。
2. 无论他如何推诿,最终都会被揭穿,万赖俱寂。
组词:万般俱寂、赖以偷生、全无寄托
近义词:无所推脱、无话可说、无可辩驳
反义词:借口百出、有理有据、推诿扯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