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徽称的意思、徽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徽称的解释

褒扬赞美的称号。 南朝 宋 傅亮 《进宋公为宋王诏》:“乘马之制,有陋旧章,徽称之美,未穷上爵,岂足以显报懋功。”《旧唐书·韦温传》:“羣臣上尊号, 温 上疏曰:‘……今岁 三川 水灾, 江 淮 旱歉,恐非崇饰徽称之时。’帝深嘉之,乃止。” 元 揭傒斯 《进至大圣德颂表》:“皇太子暨丞相百僚耆耋等以皇帝陛下出抚边陲,入继大统,丰功盛德,高出千古,握符御极,宜获徽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真君封爵》:“ 永乐 十五年加封 徐知证 、 徐知諤 二真君曰‘九天金闕明道达德大仙……’凡三十四字,至加上帝号则仅十八字,爵虽崇而徽称减矣。”参见“ 徽号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徽称”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徽称(拼音:huī chēng)指褒扬赞美的称号,常用于表达对个人、团体或成就的认可与赞誉。该词由“徽”(美好、优秀)和“称”(称呼、称赞)组成,强调通过称号传递美好评价。


二、详细解析

  1. 核心意义
    徽称既可用于形容个人在特定领域的杰出表现(如学术、艺术等),也可用于表彰团队或组织的卓越贡献。例如古代帝王受封时,臣民常以徽称颂扬其功绩。

  2. 历史用例

    • 南朝宋傅亮在《进宋公为宋王诏》中提到:“徽称之美,未穷上爵”,指通过称号彰显功绩。
    • 《旧唐书》记载,唐代官员韦温曾谏言皇帝在灾年不宜追求虚名,避免“崇饰徽称”。
  3. 词源关联
    “徽”本义为绳索,后引申为标志、美好之意(如“徽章”“徽号”),与“称”结合后更侧重称号的褒扬性质。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需区分“徽称”与“徽号”:“徽号”更偏向固定称号(如帝王谥号),而“徽称”侧重动态的赞美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旧唐书》《南史》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徽称的意思

徽称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地位或身份的象征标志。它可以用于表示个人、团体或国家的名号、称号、代号等。

徽称的部首和笔画

徽称的部首是心(心部),它的总笔画数为12。

徽称的来源

徽称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时期的中国古代文化,用来区分不同阶层和地位的人。后来,徽称逐渐演变成为生活中常用的称谓和头衔。

徽称的繁体

徽稱(繁体字)

徽称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如下:彖密工川長

徽称的例句

他以勇敢而无畏的行动赢得了“英雄”这个徽称。

徽称的组词

徽称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徽称的近义词

徽称的近义词包括称谓、头衔、别号、代号等。

徽称的反义词

徽称的反义词可以是普通、无名、匿踪、无任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