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公父的意思、公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公父的解释

亦作“ 公甫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父文伯 。见《左传·定公五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公父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称谓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诸侯之父的尊称

在先秦礼制中,“公父”特指诸侯国君的父亲。这一用法体现了宗法制度下的等级称谓,常见于《左传》《礼记》等典籍。例如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先祖“季友”被尊称为“公父文伯”,因其家族世代为鲁国上卿,其父“季悼子”作为实际掌权者,被尊称为“公父”。

二、对祖父的别称

汉代以后,“公父”逐渐演变为对祖父的口语化称呼。这一用法在南北朝文献《颜氏家训·风操》中有明确记载:“古人皆呼伯父、叔父,而今世多单呼伯、叔……河北士人皆呼外祖父、外祖母为家公、家母,江南田里间亦呼祖父为公父”,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地域方言的差异。


学术依据与权威来源

  1.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载鲁国季氏家族“公父文伯”的称谓,佐证其作为诸侯卿大夫之父的尊号(参见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颜氏家训·风操篇》:系统记录南北朝亲属称谓,明确“公父”与“祖父”的方言对应关系(参上海古籍出版社校释本)。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将“公父”释义为“古代称诸侯之父”及“祖父的别称”,并引用《礼记·曲礼》郑玄注疏(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卷)。

需说明的是,“公父”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其语义主要存于古籍与方言研究领域。以上释义综合古代文献、训诂学著作及权威辞书,力求还原词义的历史演变脉络。

网络扩展解释

“公父”一词主要有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亲属称谓

指丈夫的父亲,即现代所称的“公公”。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例如《左传》等典籍中提到的家庭关系称谓。该词由“公”(对尊长的敬称)与“父”组合而成,体现了传统礼制中对长辈的尊称习惯。

二、复姓来源

复姓“公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为公父文伯(名歌),其事迹记载于《左传·定公五年》。他的母亲敬姜(公父穆伯之妻)以贤德著称,曾留下“公父训”等教子典故,成为古代礼教典范。


补充说明:

  1. 古代用法特点:作为亲属称谓时,“公父”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口语中更常用“公公”“公爹”等称呼。
  2. 姓氏考证:复姓“公父”在后世逐渐罕见,现存文献中主要集中于春秋鲁国贵族谱系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阿环杯葛驳尧儳儳儳路赐戟点点滴滴调筝度无极二灵封刃粉泪抚绥高睨跟着功课滚边鼓涨杭纱横害灰躯火齐粥嘉荣金官谲功课间恳恋客子了歇乐业历僻龙盐鲁两生逻檀麋捐能言鸟凝锦槃蓝偏伍僻左起合轻简青蓼冉遗鋭进萨其马色舞深通识遇伺便颂埙台符唐临晋帖痰火挺然童仆土形五采撷秀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