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为先主。《国语·晋语九》:“昔先主 文子 少衅於难。” 韦昭 注:“ 文子 , 简子 之祖 赵武 。”《资治通鉴·威烈王二十三年》:“其 晋阳 乎,先主之所属也。” 胡三省 注:“古者诸侯之大夫,其家之臣子皆称之曰主,死则曰先主,考《左传》可见已。”
(2).大夫自称其亡父或祖先。《左传·哀公二十年》:“ 赵孟 曰:‘ 黄池 之役,先主与 吴王 有质。’” 杜预 注:“先主, 简子 。” 简子 , 赵孟 父。
(3).开国君主。亦以称 三国 蜀 刘备 。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 益州 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 新野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先主 姓 刘 ,讳 备 ,字 玄德 。”
“先主”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古代家臣对大夫祖先的尊称
源自《国语·晋语九》,指家臣对所属大夫家族祖先的称谓。例如:“昔先主文子少衅于难”。
大夫自称亡父或祖先
属于古代士大夫阶层的自谦用法,用于提及已故父辈或先祖。
开国君主或特定历史人物的代称
多用于史书,特指三国时期蜀汉的刘备。如《三国志》中诸葛亮称刘备为“先主”,杜甫诗句“先主武侯同閟宫”也印证此用法。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背景理解该词,历史类文献中多指向君主,而家族语境则侧重祖先含义。
先主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先”和“主”两个字组成。
先主的“先”字的部首是“八”,总笔画数是4;“主”字的部首是“丶”,总笔画数是5。
先主是从《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一个词语,指的是刘备在崩离世之前所称的自己的称号。
先主的繁体字为「先主」。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不过,“先”和“主”这两个字的基本形状是相同的,只是笔画的书写顺序和细节有所差异。
1. 刘备被后人尊称为“先主”。 2. 先主一生兢兢业业,为人民做了很多贡献。
先主一词中没有可以分离出来用于组词的部分。
由于“先主”是刘备的特定称号,较难找到与之近义的词语。
没有明确的“先主”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