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臣的意思、七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臣的解释

(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郑玄 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 唐玄宗 注:“争谓諫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后汉书·刘瑜传》:“惟陛下设置七臣,以广諫道。”

(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管子·七臣七主》:“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 郭沫若 等集校:“七臣正具六过一是,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姦臣、乱臣。”参阅《管子·七臣七主》。

(3).七位人臣。《文选·陆机<五等论>》:“在 周 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 李善 注:“七臣: 蔿国 、 边伯 、 詹父 、 子禽 、 祝跪 及 頽叔桃子 、 宾起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七臣”一词在古籍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文献来源综合解释:

一、谏臣的统称 源自《孝经·谏诤》记载,天子设七位谏臣(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即使君主昏庸也能保天下不亡。唐代后逐渐演变为对谏臣群体的泛称。

二、七种人臣类型 法家思想中将臣子分为七类:

  1. 法臣:依法行事的官员
  2. 饰臣:注重表面政绩者
  3. 侵臣:越权谋私者
  4. 谄臣:阿谀奉承者
  5. 愚臣:昏庸无能者
  6. 奸臣:祸国殃民者
  7. 乱臣:意图篡权者 (见于《孝经》郑玄注及多部字书)

三、特指历史人物 《文选·陆机<五等论>》中特指周朝七位权臣: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頽叔桃子、宾起。这些臣子在周室衰微时期曾干预朝政。

需注意:部分现代解释将“七臣”引申为“忠诚能臣群体”,此属引申义,与古籍原意存在差异。建议查阅《孝经》《韩非子·八奸》等原始文献获取权威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七臣

《七臣》是一个常用词汇,可以拆分成“七”和“臣”两个字。

“七”是一个汉字,它的部首是“丶”,总共有两个笔画。

“臣”同样也是一个汉字,它的部首是“臣”,总共有八个笔画。

《七臣》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左传》,指的是齐国历史上的七名大臣。

在繁体字中,“七”和“臣”两个字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在有些许不同。例如,“七”字的古代写法为“㔾”,而“臣”字的古代写法为“⺣”。

以下是一个关于《七臣》的例句:

这七臣是齐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些与《七臣》相关的组词有:七勇士、七国联军、七位元、七人参、七思巫。

与《七臣》近义的词汇有:七贤、七雄、七公。

与《七臣》反义的词汇没有明确的对应词。

别人正在浏览...

哀梨蒸食崩泻贬甘别分笔架曹刘婵连朝帽吃乔冲场砥行都团对枰夺取恩纪棐几封锢过家家儿寒光麾帜较要捷武诘诈极法駉駉九埏酒殽崫礨踞牙空勤累块积苏累然粮石龙神马壮笼鞵渌池漯漯麦黄女德朋寮皮库琼奴阙巩肉燎三科九旨三又烧鍊沙渚事过情迁嘶号四宇司原竦峙特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土禁未济霞袖谐际席卷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