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传说中古帝 少皞氏 所居处。《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少皞氏 有四叔,曰 重 、曰 该 、曰 修 、曰 熙 ,实能金、木及水。使 重 為句芒, 该 為蓐收, 修 及 熙 為玄冥,世不失职,遂济 穷桑 ,此其三祀也。” 杨伯峻 注:“《尸子·仁意篇》:‘ 少昊 金天氏 ,邑于 穷桑 。’《帝王世纪》云:‘ 少昊 邑于 穷桑 以登帝位,都 曲阜 ,故或谓之 穷桑帝 。’”
(2).传说中的巨桑。 晋 王嘉 《拾遗记·少昊》:“穷桑者,西海之滨,有孤桑之树,直上千寻,叶红椹紫,万岁一实,食之后天而老。”
“穷桑”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专有名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据《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少皞氏(即少昊)曾以穷桑为都城,并在此登帝位,后迁都曲阜,因此他也被称为“穷桑帝”。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引《尸子·仁意篇》和《帝王世纪》佐证了这一说法,指出穷桑位于鲁国北部(今山东曲阜一带)。
晋代王嘉《拾遗记》提到,穷桑是西海之滨的一棵巨大桑树,高耸入云,叶红椹紫,果实需万年成熟,食之可“后天而老”(即延寿)。这一传说将穷桑神化为具有灵性的植物,与少昊的出生地相关联。
关于穷桑的具体位置,存在两种说法:
“穷桑”既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少昊都城),又是神话中的神树意象,体现了古代文献中历史与传说的交织。需结合具体文献语境判断其含义。
穷桑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贫困潦倒,生活艰难。这个词语常用来形容某人贫穷的状态。
穷桑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和“木”,它的总共有13画。
穷桑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其中,“穷”指的是贫穷,没有财富;“桑”指的是桑树。在古代,桑树叶是蚕蛾的主要食物,种植桑树则与养蚕息息相关。因此,穷人无法种植桑树,也无法养蚕,导致生活贫困困顿的状态。
穷桑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窮桑」。
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穷桑可以以「窮桒」的形式出现。这种写法在古代文献中有一定的使用频率。
1. 他家生活困顿,几乎每天只能吃穷桑吃饭。
2. 老人家年迈体弱,只能依靠穷桑度日。
1. 穷苦:形容某人贫困潦倒。
2. 穷困:形容某人生活拮据、贫困。
3. 穷愁:形容某人因贫困而感到忧愁。
1. 穷困潦倒
2. 生活困顿
3. 苦不堪言
1. 富裕
2. 良好生活
3. 宽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