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臣下势力强大。《后汉书·王仲王符仲长统传论》:“疎禁厚下,以尾大陵弱。” 李贤 注:“言 周 室微弱而诸侯强盛,如尾大然。” 宋 秦观 《李训论》:“逮 武帝 用 主父偃 之谋,令诸侯得推恩分其子弟。詔下之日,人人各得所愿,法令不更,疆境不变,而尾大之患亡矣。”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臣恐四方守臣,无復能行其志,而尾大之势成,臣愚以为非细故也。”参见“ 尾大不掉 ”。
“尾大”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wěi dà,其核心含义是比喻臣下势力过于强大,导致中央或上级难以控制。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该词本义指“尾巴过大”,引申为下属或地方势力膨胀到难以驾驭的程度。例如《后汉书》中提到“尾大陵弱”,即用“尾大”形容诸侯强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成语关联
该词常与“尾大不掉”连用构成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原指动物尾巴过大难以摆动,后比喻机构臃肿或下属势力过强引发的管理失控。例如宋代秦观在《李训论》中以“尾大之患”描述诸侯分封制的弊端。
历史用例
明代张居正改革时曾用此概念批评地方权力扩张;《后汉书·李贤注》则用“尾大然”形容周王室衰微而诸侯强盛的局面。
现代引申
现代语境中可用于描述企业管理或政治体系中因层级过多、分支庞大导致的效率低下问题。例如:“公司部门尾大不掉,亟需精简架构。”
总结来看,“尾大”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反映的“权力失衡”问题在当代仍具现实意义,常用于强调组织结构的合理控制。
尾大,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某个事物的尾部很大。它由“尾”和“大”两个字组成。
“尾”字的部首是“尸”,总笔画数为7画;“大”字的部首是“大”,总笔画数为3画。
“尾大”一词源于古代民间故事,指的是某种动物或物体的尾巴异常庞大。由于尾巴是动物或物体的末端,因此“尾大”也逐渐引申为事物的结果或结局超过了预期。
繁体字“尾大”写作“尾大”。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古时候的“尾大”可能写作“尾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写法也发生了变化。
1. 这只鸟的尾巴真尾大,简直像一把扇子。
2. 这次的考试结果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可以说是尾大。
尾巴、尾翼、尾声、尾随。
终局、结尾、结束、结果。
开端、起始、开始、开头。
凹面镜剥乱逼害不率材臣绰立窜徙大人先生点水不漏耳闻不如面见饭菜攻刼公群苟随孤令滑翔虎体熊腰讲念接站机急金衡旧瓶新酒口舌老小淋涔君岭嵤柳麻子镂冰斸雪鬘华绵微捻酸泥金万点讴吟屏蔽贫腔坡颍亲族毬头铨除苒若人影儿爇节沈榆世代试士师专首户束骨顺天应时蜀扇谈羡田烛橦车同俗头伏王乔五香笑呵呵消疎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