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瓦屋的意思、瓦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瓦屋的解释

(1).房顶用瓦覆盖的房屋。《周礼·考工记·匠人》:“葺屋参分,瓦屋四分。”《宋书·后妃传·明帝陈贵妃》:“赐钱三万,令起瓦屋。” 沙汀 《丁跛公》:“他们差不多都翻身了,几乎只有他,还依旧住在一排长五间的破瓦屋里面。”

(2).蚶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魁蛤》:“蚶……尚书 卢钧 以其壳似瓦屋之垄,改为瓦屋、瓦垄也。”参见“ 瓦屋子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瓦屋,指以陶土烧制的瓦片作为屋顶覆盖材料的房屋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的重要形式之一。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

  1. 材质与结构特征

    指屋顶用瓦片铺盖的房屋,区别于茅草、树皮等材料覆盖的屋顶形式。《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屋顶用瓦覆盖的房屋",强调其以黏土烧制的瓦作为核心建材。此类建筑因瓦片的防水、耐久特性,成为古代建筑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2. 社会属性象征

    在古代社会层级中,瓦屋被视为身份与经济实力的体现。《辞源》指出,汉代规定"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平民阶层仅允许建造"板屋瓦舍",而贵族官僚方可使用更高级的"朱门绮户"形制,侧面反映瓦屋的社会文化意涵。

二、引申与专指含义

  1. 陶制器皿的古称

    宋代《集韵》记载"瓦"可通"陶器",故"瓦屋"在特定语境中指代陶制容器。如《周礼·考工记》"陶人为瓦屋",此处"瓦屋"实指陶制炊具。

  2. 地理实体专名

    特指四川省眉山市的瓦屋山,属邛崃山支脉,因山形如屋顶而得名。《中国地名大辞典》载其"山顶平坦如台,远望若瓦屋"的形态特征,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与地质公园。

三、文化意象

  1. 田园诗意的载体

    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恬淡生活的符号。如白居易《卜居》"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以瓦屋寄托对安居的向往。

  2. 传统建筑技艺代表

    瓦屋的榫卯木构架、青瓦铺顶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建筑文献显示,瓦作技艺需经"削瓦坯→阴干→入窑焙烧"等12道工序,体现古代工匠智慧。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
  3. 《集韵·上声·马韵》(中华书局,2005影印本)
  4. 《中国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网络扩展解释

“瓦屋”一词的详细解释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如下:

  1. 基本含义
    指房顶用瓦片覆盖的房屋。其核心含义包含两种:

    • 建筑概念:指以瓦为屋顶的传统房屋,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周礼·考工记》提到“瓦屋四分”,《宋书》记载明帝赐钱建瓦屋,沙汀的《丁跛公》也以“破瓦屋”形容简陋居所。
    • 生物学别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蚶(一种贝类)称为“瓦屋”,因其外壳纹理类似瓦屋的垄脊。
  2. 引申义与使用场景
    作为成语,“瓦屋”常比喻事物的破败状态,例如形容房屋年久失修、环境简陋,或引申为其他事物的衰败。现代文学作品中,多用于刻画贫困、陈旧的生活场景(如、13中的例句)。

  3. 近义词与相关概念
    近义词包括“瓦房”“茅屋”等,均指向简朴或残破的居所。需注意“瓦屋”与普通瓦房的区别:前者更强调“简陋”的隐含意义,而后者仅为中性描述。

  4. 文化背景
    瓦屋在古代是技术进步的表现(相较于茅草屋顶),但随时代变迁,逐渐成为贫困的代名词。部分地方志中,“瓦屋”也指代地名(如、12提及的安徽村落),但此用法非主流。

以上信息综合了古籍、词典及文学作品的解释,具体语境需结合实际使用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殡敛博杂沉浮承贽尘怀扯首舛讹百出传掌出出律律赐劳宕冥点子笃笃喃喃黩敬顿脚捶胸恩慰尔汝附肤落毛覆荫蚨虶宫议怪物贯耳嗥呼呵殿轰响画绢火丹霍奕嘑头见哭兴悲交忿机灵鬼金霞九有愧厉礼忏陵遟伦侯碖碅靡习木理乃武乃文难得鸟旗迁补岂非日华肉排失挫霜罗抒情熟铜随口胡诌天识廷讯统天历脱臼外重享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