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婉轉和諧。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韋應物》:“詩律自 沉 宋 之下,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韻婉諧,屬對藻密,而閑雅平淡之氣不存矣。”
“婉諧”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婉諧(拼音:wǎn xié)指婉轉和諧,常用于形容語言、音韻或表達方式的柔和協調。例如在詩詞創作中,強調音律的流暢與意境的自然結合。
文獻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韋應物》。文中提到唐代詩律演變時,用“音韻婉諧”描述韋應物詩歌的音律特點,指其作品在雕琢詞句的同時保持了音調的和諧優美。
例句:
“詩律自沉宋之下,日益靡嫚,鎪章刻句,揣合浮切,音韻婉諧,屬對藻密。”(《唐才子傳》)
多用于文學評論或古典詩詞分析,形容語言風格或藝術形式的含蓄與和諧,如“行文婉諧”“聲調婉諧”。
《婉諧》是一個形容詞,指某種言辭、行為或氛圍給人帶來柔和、巧妙以及輕松歡快的感覺。它可以形容一個人的幽默風趣,也可以形容一個作品或場合的逗趣和搞笑。
《婉諧》這個詞由部首女(女兒)和部首讠(言語)組成。女部的拆分為:女(女兒、女人);讠部的拆分為:讠(言語、談話)。總計共有11個筆畫。
《婉諧》一詞最早見于《禮記·雜記上》:“婉則為諧。”婉諧的概念在古代即有,意為言辭柔和而樂觀。
《婉諧》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婉諧」。
在古時候,婉諧的寫法與現代并無太大差異,隻是部首在字形上有些許變化。比如《現漢》字典中收錄的《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婉譿」。
1. 他的幽默風趣總能讓人感到婉諧而歡樂。
2. 這篇小說以其細膩婉諧的文字,吸引了無數讀者。
組詞:婉言、婉典、婉轉、諧聲、諧趣
近義詞:風趣、幽默、搞笑
反義詞:嚴肅、沉悶、呆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