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科率的意思、科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科率的解释

官府于民间定额征购物资。《新唐书·代宗纪》:“詔 浙江 水旱,百姓重困,州县勿輒科率。” 宋 司马光 《谏西征疏》:“当此之际,国家惟宜镇之以静,省息诸事,减节用度,则租税自轻,徭役自少,逋负自宽,科率自止。”《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凡中都岁用百货,三司视库务所积丰约,下其数诸路,诸路度风土所宜及民产厚薄而率买,谓之科率。诸路用度非素蓄者,亦科率於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科率是汉语中具有历史沿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按类别或标准征收赋税。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科”本指品类级,引申为课税名目;“率”在此处读作“lǜ”,意为比率、标准,两字组合形成赋税计量术语。

该词在古籍中多用于财政语境,例如《宋史·食货志》记载:“诸路科率,务从宽简”,指地方按类别征收赋税应遵循宽缓原则。《辞源》将其细化为“按条文规定征收赋税”,强调其法定性和制度性特征。

在构词法层面,“科率”属于并列式合成词,其中“科”表分类,“率”表标准,二者共同构成完整的赋税计量概念。这种构词方式常见于古代行政术语,如“科配”“科条”等。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逐渐被“税率”“课征”等词汇替代,但仍见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科率”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含义为官府按定额向民间征购物资的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科率”指古代官府根据定额向百姓强制征收或购买物资的行为。该词由“科”(指法规、条例)和“率”(指标准、比例)组成,强调按既定规则执行征收。

二、历史背景与文献记载

  1. 唐代应用
    据《新唐书·代宗纪》记载,浙江遭遇水旱灾害时,朝廷曾下诏要求州县停止科率,以减轻百姓负担。

  2. 宋代发展
    司马光在《谏西征疏》中提到,通过减少开支可降低赋税、停止科率;《续资治通鉴》则记载,宋代三司根据库存情况向地方下达采购指标,称为科率。

三、其他可能的误用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科率”解释为“言辞严谨、行动有条不紊”,但此含义缺乏古籍文献支持,可能是现代误读或引申义。

四、总结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续资治通鉴》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宝焰彬彬济济闭塞传书鸽村旆定购第一帝渚方舆梵云風灣锢塞和孺皇后欢幸辉点火牛拣拔江婓箭猺鸡骨襟连浸想积膳絶类离羣凌夺六神无主流速沦翳卖婚骂骂咧咧蛮猓明知故犯闽剧朴雅千生齐辔宂急如山压卵上桩烧鍊神路世道人情厮皂酸梗太平军条枚头状花序頽陇退休金坨商位地稳拿乌云橡胶草乡壤校补小晌午躞蹀械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