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离去本职。《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诸侯释位,以閒王政。” 杜预 注:“閒,犹与也。去其位,与治王之政事。”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释位挥戈,言谋王室。”
(2).用为赞辅朝政之称。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故国忧赖其释位,主弱凭其翼戴。”《新唐书·李光弼传赞》:“ 光弼 虽有不释位之诛;然谗人为害,亦可畏矣!”
释位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特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释位”指解除官职、离开原有职位的行为。其中“释”表解除、放下,“位”指官位或职责,二字组合形成动宾结构,常见于古代官员主动请辞的语境。
二、词源发展 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文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载:“释位而间,诸侯之图也”,此处“释位”指诸侯主动让出权位。汉代《白虎通义·爵篇》进一步阐释:“释位去国,臣子之礼也”,强化了该词在礼制体系中的规范意义。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释位”多用于历史研究和古籍解读领域。北京大学《古代汉语常用词词典》将其标注为书面语,并指出其语义已扩展至“放弃原有地位或责任”的抽象用法。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在当代口语中极少使用,属于典型的文言遗存词汇。
“释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离开本职职位
指主动或被动地脱离原有职务或地位。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诸侯释位,以閒王政”,杜预注解释为“去其位,与治王之政事”。
辅佐朝政的尊称
用于形容臣子辅助君主处理政务的行为。如晋代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提到“国忧赖其释位”,即强调臣子通过辅政来稳定国家。
字义拆分
古籍用例
如陆机《答贾长渊》诗“释位挥戈,言谋王室”,结合上下文可理解为“离开职位后仍为王室谋划”,体现双重含义的灵活运用。
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指向“离职”还是“辅政”。
慠很白帝保圣寺逼竖超逸绝尘称举齿轮侈弇翠緌单帖盗丘调队子洞赤顿撇方极方峙法套分秒必争负怙腹居郡甘露庚兄公余乖逆沽誉买直恒辞横徵暴敛怀人黄鹤仙人浑舍火笔画酒铛来贶肋肢两说六逸柳荫楼道螺线漫延媚悦门品面讯披发左袵皮开肉绽牵挽弃文山居神意螳怒坛盏停僮通宾暀暀威弧微力象生衔吕笑耻吸哩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