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犷的意思、顽犷的详细解释
顽犷的解释
(1).顽劣粗野。 唐 冯贽 《云仙杂记·三鹿郡公》:“ 袁利见 为性顽獷, 方棠 谓 袁生 已封三鹿郡公,盖讥其太麄疎也。”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东坡八》:“此诗云:‘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夭邪次顽獷。’以讥世之小人,若不諂媚夭邪,须顽獷狠劣也。”《明史·西域传三·大慈法王》:“ 乌斯藏 远在西方,性极顽獷。”
(2).指顽劣而粗野的人。《元史·叶仙鼐传》:“ 仙鼐 素熟夷情,随地阨塞设屯镇抚之,恩威兼著,顽獷皆悦服。”
词语分解
- 顽的解释 顽 (頑) á 愚钝:愚顽。冥顽不灵(愚昧顽钝不灵活)。 不容易变化或动摇:顽固。顽强。顽敌。顽症。刁顽。负隅顽抗。 淘气,胡闹:顽皮。顽童。 同“玩”①②。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 犷的解释 犷 (獷) ǎ 粗野:粗犷。犷悍。 笔画数:; 部首:犭;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顽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和用法两方面理解:
-
本义指"顽固粗野":
- "顽" 本义指愚钝、固执、不易改变或开导,引申为顽劣、桀骜不驯。
- "犷" 本义指犬凶猛不可靠近,引申为粗野、蛮横、凶悍。
- 二字结合,"顽犷"形容人的性情或行为既固执倔强、难以管教,又带有粗鲁、野蛮、不驯服的特质。常含有贬义色彩,指人缺乏教养,行为粗野无理且不听劝诫。
-
引申指"粗犷不羁":
- 在部分语境下,"顽犷"也可用于形容风格、风貌等,带有"粗犷"、"豪放不羁"、"野性"的意味,但这种用法相对较少,且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带有贬义。其核心仍离不开"粗野"和"不驯"的内涵。
权威性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作为汉语词汇释义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汉语大词典》对"顽"和"犷"分别有详细释义,其组合义"顽犷"符合上述解释。虽然在线版本可能需要订阅访问,但其权威性毋庸置疑。可参考相关词条:汉语大词典 - 顽, 汉语大词典 - 犷 (请注意,具体"顽犷"词条可能需要精确查询或查阅纸质版)。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规范现代汉语使用的权威词典。它对"顽"和"犷"的释义(如"顽":愚蠢无知;不容易开导或制伏;固执。"犷":粗野)也支持"顽犷"的上述理解。可参考商务印书馆版本。
- 古代文献用例(佐证释义):虽然"顽犷"在现代汉语中不算极其常用,但在古代文献中能找到其用例,其含义多指向凶悍不驯或粗野鄙陋。例如,清代文献中可见形容地方民风或人物性格"顽犷"的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
“顽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形容词义:形容性格或行为顽劣粗野,多指难以管教、桀骜不驯的状态。例如形容人“性情顽犷”或“行事顽犷”。
- 名词义:指代顽劣而粗野的人,常用于描述群体特征,如“安抚顽犷”。
二、引证与用法
- 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提到“袁利见为性顽犷”,讽刺其粗疏无礼。
-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用“顽犷”暗喻小人行径,指不谄媚者则显凶狠。
- 《元史·叶仙鼐传》记载通过恩威并施使“顽犷皆悦服”,体现该词用于描述难以驯服的群体。
三、综合解析
“顽犷”含贬义,强调固执、野蛮的特质,既可描述个体性格,也可指代群体。其构词中“顽”侧重愚钝固执,“犷”突出粗野不羁,组合后语义强化。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云仙杂记》《元史》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遶百身莫赎邦栋北土标取猋勇避谗屏营残灯长河超媒体承宁乘御创作方法当口儿丹襟东门吴炖煌法锦凤轿肤缪干部四化畊氓光彩陆离害渴贺朔黄栗留煇张解训急乎乎矜名妒能久稀拒絶林苑流水对乱烽绿色食品免疫性鸣漱逆论泥娃娃呕咐丕承遣动求亲靠友屈辨人我是非润淤扫轨僧伽罗人树干说称嗣历宿贼剔嬲同性吐蕃乡城嚣妄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