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厮养的意思、厮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厮养的解释

犹厮役。《战国策·齐策五》:“士大夫之所匿,廝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 鲍彪 注:“廝,析薪养马者。”《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有廝养卒谢其舍中曰:‘吾为公説 燕 ,与 赵王 载归。’”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析薪为廝,炊烹为养。”《新唐书·张巡传》:“待人无所疑,赏罚信,与众甘苦寒暑,虽廝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 清 钮琇 《觚賸·舒氏义烈》:“ 王国栋 与吾辈同起廝养,沐恩日久,洊加拔擢,位至固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厮养(sī yǎng)是古代汉语中对特定仆役群体的称谓,其核心含义指从事炊事、杂役等低贱工作的奴仆或杂役人员。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古代贵族或官僚家中负责炊烹、饲养牲畜、处理杂务的底层仆役。《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析薪炊烹、饲养牲畜的仆役”,强调其承担具体劳作的身份特征(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二、词源与结构

三、具体指代范围

  1. 厨房杂役:如砍柴烧火、备餐炊事者(《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5)。
  2. 牲畜饲养者:负责喂养马匹、家畜的仆役。
  3. 日常杂工:承担清扫、搬运等体力劳动的底层仆人。

四、社会地位特征

厮养属于社会底层,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与“皂隶”(衙役)并列,如《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载“厮养卒”即指军中从事杂役的士兵,地位卑微(中华书局点校本)。

五、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厮养”已罕用,多见于研究古代社会制度、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的语境中,作为考察古代阶级关系的词汇。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3. 《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厮养”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厮养(拼音:sī yǎng)指从事低贱劳役的仆从或杂役,常见于战国至明清文献。具体分为两类:

二、文献用例

  1. 《战国策·齐策五》提到“廝养士”,指军中杂役人员;
  2.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记载“廝养卒”智救赵王,突显其身份低微但作用关键;
  3. 《新唐书·张巡传》描述将领对“廝养”以礼相待,侧面反映这类人的社会地位。

三、近义词与演变

四、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历史文献、古典文学作品或学术研究,例如描述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时可能引用此词。

提示:注意与“饲养”区别——将“厮养”误解为照料牲畜,属于常见误用,实际含义与动物无关。

别人正在浏览...

饱朔背旮旯儿北门学士禀控博古架不言而喻裁觚産牧蝉翼罗超补陈请聪加人从行佃富农负霜诰箓告祝狗宝贯溢古北区孤魂纸鼓泻含齿黄闼华婉鹘人僵石戒辖叽哩呱啦九回开斛昆山腔戾强略高于卢浮宫罗括马坎漫不经意杗廇美艳明问鸣赞缗襁劈成齐蓁蓁却立柔善软緜上风官司饰润十三镮金带衰衰私谴四垣桃根桃叶讨顺同判汪锜卫国无厓香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