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贤十圣的意思、三贤十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贤十圣的解释

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浄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贤十圣”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主要源于佛教术语,但在部分文献中也被用来指代中国古代的儒家圣贤。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佛教术语(主流含义)

根据《仁王经》等佛教经典,“三贤十圣”是大乘佛教修证的重要阶位,介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佛果)之间,具体分为:

  1. 三贤位
    包括“十住”“十行”“十回向”三个阶段,合称“三十心”。修行者在此阶段已制伏烦恼,但未彻底脱离凡夫性,需通过调心、修善根逐渐接近圣位。

    • 十住:初发心住、治地住等,侧重坚定信仰。
    • 十行:欢喜行、饶益行等,注重实践利他。
    • 十回向:将功德回向众生与佛道。
  2. 十圣位
    即“十地菩萨”阶位,如欢喜地、离垢地等。修行者至此已发大智慧,舍离凡夫性,证得“圣性”,但仍需精进至佛果。《仁王经》云:“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

二、儒家文化中的解释(非主流)

少数文献(如)将“三贤”指孔子、孟子、荀子,“十圣”包括尧、舜、禹、汤等上古圣王及儒家代表人物。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佛教或主流儒家典籍,可能是后世对词汇的引申借用。

“三贤十圣”在佛教语境中为严谨的修行阶位概念,而儒家解释属于文化衍伸。若需深入研究佛教修持体系,可参考《仁王经》《菩萨璎珞本业经》等经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贤十圣》的意思

《三贤十圣》是一个成语,表示三个贤人和十个圣人,多用来形容众多德高望重的人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贤十圣》的拆分部首为人、目、口,笔画总共为十七画。

来源

《三贤十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于《左传》一书。在《左传·隐公二十九年》中,描述了春秋时期齐国贤人三桓和十晋之圣人战胜吴国后,孔子对他们的赞扬和称誉。

繁体

繁体字中的《三贤十圣》为「三賢十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三贤十圣」可能有一些变体。例如,「三贤」有时会写成「三玄」,「十圣」有时会写成「拾圣」。

例句

他们被誉为“《三贤十圣》,为后人树立了德行楷模。”

组词

相关的组词有:贤人、圣人、三人成虎、贤于心智。

近义词

近义词有:圣哲、名儒、贤哲。

反义词

反义词有:愚人、庸人、恶人。

别人正在浏览...

拔步牀白醥被论人传貂摧谢大娘颠斤播两电力拖动疔瘇地煞蠹毁对不过钝汉方情凡音寡信涵水火绒草俭简茭草娇宠浃岁机捕官鯨目金花诰旧家子克践略传掠敚明饬念兹在兹破敌清凉宫清峭清商三调轻足侵欲齐辔期周驱叱逡缩人阵日规桑陆山镇襫袯誓牧诗题红叶松床腾射跳财神驼载唯喏蚊帱问诸水滨吴謡仙造小童谢遣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