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林逋 的别称。 宋 梅尧臣 有《对雪夜访林处士》诗。 清 邵长蘅 《夜游孤山记》:“偕学士,呼小艇,渡 孤山 麓,从一奚童,登 放鹤亭 ,徘徊 林处士 墓下。”
“林处士”是宋代隐士林逋的别称,指其隐居不仕、品行高洁的隐逸身份。具体解释如下:
1. 词义解析 “处士”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之人。林逋终身不娶不仕,隐居杭州孤山,植梅养鹤,故被尊称为“林处士”。这一称呼既包含姓氏又突出其隐士身份,属于古代对高隐者的尊称。
2. 文学记载 • 宋梅尧臣《对雪夜访林处士》诗直接以该称号入题; • 清代邵长蘅《夜游孤山记》记载后人凭吊“林处士墓”的情景。
3. 历史背景 林逋(967-1028)为北宋著名诗人,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成为咏梅绝唱。终身隐居的行为与“处士”身份高度契合,故该称谓成为其代称。
4. 文化影响 该称号常见于宋元明清诗文,既是对林逋个人的尊称,也成为隐逸文化的符号,如清代《夜游孤山记》通过“林处士墓”寄托对隐士风骨的追慕。
注音与结构 拼音:lín chǔ shì(),由姓氏“林”+身份称谓“处士”构成复合词。
《林处士》这个词可以指代一个人的名字,也可以表示一个人的身份和职业。
《林处士》这个词的部首是木,分别由“木”、“虍”和“士”三个部分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12。
《林处士》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源于中国古代文化。
在繁体字中,林处士的写法为「林處士」。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林处士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隶书、篆书等古代字体中,它的外形可能会有所不同。
1. 他是个林处士,举止文雅,深受人们敬佩。
2. 林处士精通音律,善于弹琴。
林家、处士风范、士人林立、林木葱茏
文士、隐士、学士、秀士
俗人、庸人、凡夫俗子、常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