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漭漭的意思、漭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漭漭的解释

水广大貌。《文选·宋玉<高唐赋>》:“涉漭漭,驰苹苹。” 李善 注:“漭漭,水广远貌。”《水经注·巨马水》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沆,漭也。言乎淫淫漭漭无崖际也。” 唐 王昌龄 《九江口作》诗:“漭漭江势阔,雨开 潯阳 秋。”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小东大东,漭漭乌龙,亦有 北海 ,厥受则同。”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漭漭”是叠字词,由“漭”字重复构成,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形与读音 字形属“水”部,康熙字典笔画15画,部外笔画11画。
读音为mǎng,《广韵》标注为“模朗切”,属上声;另有去声读音“莫浪切”(màng),但叠用“漭漭”时多读上声。

二、核心释义 形容广阔无际的自然景象,具体分两类:

  1. 水域的辽阔:如《高唐赋》“涉漭漭,驰苹苹”,描绘水面浩瀚无边的状态。
  2. 原野/空间的苍茫:如《玉篇》释“漭”为“平也,广也,野也”,叠加后强调原野或空间的广袤感。

三、文学延伸用法 •与“泱”组合:如“泱漭”形容晨光朦胧(谢朓诗“晨光復泱漭”),拓展为视觉上的模糊广阔。 •与“沆”组合:如“漭沆”描述太液池的苍茫(“顾临太液,沧池漭沆”),强化平远无际的意境。

四、近现代使用 现代多用于诗歌或书面语,保留古典的宏大感,例如:“漭漭云山,天地一色”形容自然景观的壮阔。

网络扩展解释二

漭漭

漭漭(mǎng mǎng)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水面上泛起的浅波、泛起摇曳的光芒,也可以形容水波荡漾的声音。这个词在古代文学中经常用来描绘江河湖泊的景象。

部首和笔画

漭漭的部首是水(氵),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漭漭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桃夭》中,全句为“维桃之夭漭,左右君子宜之。”意为“桃树摇曳的样子,左右的君子都喜欢。”

繁体

漭漭在繁体中写作「漭漭」。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漭漭的字形略有不同,旧时写作「浣浣」,意思是水面上泛起的浅波。

例句

1. 夜晚的湖面上,星光在水波上荡漾,显得格外漭漭。

2. 河水被微风吹起,形成了一阵阵漭漭声音。

组词

漭开、漭湃、漭漫

近义词

波光闪烁、涟漪纷飞

反义词

平静、寂静

别人正在浏览...

碍口识羞遨赏猋发不淫草率收兵长风诚恳弛高骛远处实效功簇盘盗攘刁词对较阿意歌讽关系学谷父蚕母寒樽合谷呵难见势不妙节吝街巡季候巾褚惊戄镜里观花寄任酒眼两陈灵液临难铸兵流行性马棒蛮左命戒民资木兰诗木闸南歌子切点青秀邱螾荣古陋今森锵闪杀沈肃势霎时宪书兽圈手眼水库说夸舒暇呫嗫投箠屯粮积草显拔销漏消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