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亡缺的意思、亡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亡缺的解释

散失残缺。《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著《礼》、《易传》、《诗传》……又作《公羊问》及《辩讖》,并它所论敍,题为《新书》。凡百餘篇,今多所亡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亡缺是汉语古语词汇,现多用于文献学、古籍整理领域,其核心含义指文献、典籍等在流传过程中出现的散失或残缺现象。以下从词典角度分层解析其详细释义:


一、词义解析

  1. “亡”的本义

    通“无”,表示“消失、遗失”。如《说文解字》释“亡”为“逃也”,引申为“不复存在”。

  2. “缺”的本义

    指器物破损(《说文》:“缺,器破也”),引申为“不完整”。

  3. 合成词“亡缺”

    二字组合后特指典籍、文字因战乱、虫蛀、传抄失误等原因导致的部分散佚或内容残缺。

    例证:

    《汉书·艺文志》载:“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书缺简脱。”此“缺”即近“亡缺”之意。


二、权威词典释义

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卷第1403页:

亡缺:wáng quē

释义:散失残缺。

书证:


三、古籍中的典型用例

  1. 文献散佚

    如《晋书·荀勖传》载秘阁藏书“多所亡缺”,指官方藏书因战乱遗失。

  2. 文本残缺

    如清代校勘学家顾广圻《思适斋集》提到旧本《列子》“篇内亡缺数十字”,指原文字句脱落。


四、现代学术语境中的使用

在古籍整理领域,“亡缺”仍为专业术语,用于描述: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班固. 《汉书·艺文志》[M]. 中华书局, 1962.
  3. 魏徵. 《隋书·经籍志》[M]. 中华书局, 1973.
  4. 顾广圻. 《思适斋集》[M]. 清嘉庆刻本.

(注: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引用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亡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散失残缺,多用于描述文献、著作等因历史原因导致的不完整状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具体应用

  1. 文献缺失
    常用于形容古籍、典籍因年代久远或战乱等原因部分失传。例如《后汉书·荀爽传》记载:“(荀爽)所著百余篇,今多所亡缺”,指其著作散失不全。

  2. 比喻性用法
    部分资料提到可引申为“失去重要事物”,例如成语用法中表示不可或缺之物的缺失,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权威引证


“亡缺”是一个强调散失导致不完整的书面词汇,多用于历史文献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用例,可参考《后汉书》等原始史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保栖包世臣薜萝鄙谬冰魂藏用赤鬝觰沙蒂落东轩短暗耳视目听方外人番宿家门睾然拱桥贯跤果的豪勇呵怒画摊菅荐监史酒舠继昼絶岩軖车暌绝连常厉心旅逸蛮虏毛头纸马头羊面晤迷天浓济炮捻棋处挈臯窃议青苗钱起遣士民私淑酸寒岁满宿谋素英桃花米恬倓同宿头会退负五鼎芝无功受禄圬墁悟敏响箭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