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耳视目听的意思、耳视目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耳视目听的解释

古代道家的一种修养境界,认为视听由精神所主宰,可不受器官的限制。《列子·仲尼》:“ 老聃 之弟子有 亢仓子 者,得 聃 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张湛 注:“夫形质者,心智之室宇。耳目者,视听之户牖。神苟彻焉,则视听不因户牖,照察不阂墙壁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耳视目听”是一个具有哲学意蕴的汉语成语,其含义需结合典故和词典释义来理解:

一、成语释义 指感官功能的错乱或颠倒。字面意思是“用耳朵看,用眼睛听”,形容感知事物的方式违背常理,混淆了视听感官的本职功能。后引申为:

  1. 认知方式异常:指不按常规途径认识事物,或对事物的理解混乱不清。
  2. 处事不合常理:比喻做事方法荒谬,本末倒置。
  3. 超凡感知能力(古义):在特定古籍语境中,也曾被用来形容得道之人超越常人的感知能力(此义现代较少用)。

二、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典出战国时期道家著作《列子·仲尼》:

“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鲁侯闻之大惊…亢仓子曰:‘传之者妄。我能视听不用耳目,不能易耳目之用。’” 文中记载老子的弟子亢仓子被认为能“耳视目听”,但他澄清自己并非交换了耳朵和眼睛的功能(“易耳目之用”),而是达到了超越感官束缚、“视听不用耳目”的境界。后世据此提炼出“耳视目听”一词,但多取其字面引发的“感官错乱”或“行事乖张”之意。

三、权威词典释义

四、用法示例

“耳视目听”核心含义指感官功能或认知方式的颠倒错乱,源于道家典籍《列子》的典故,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以批评不合常理、本末倒置的认知或行为方式。

网络扩展解释

“耳视目听”是一个源自道家思想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析如下:

定义与出处

该成语字面意为“用耳朵看,用眼睛听”,出自战国时期列御寇的《列子·仲尼》。原文记载老聃(老子)的弟子亢仓子通过修道,达到视听不受感官限制的境界。


核心含义解析

  1. 道家修养境界
    古代道家认为,当人的精神修炼到一定高度时,感官功能可以超越器官的物理限制,即“视听由精神主宰”。例如,听觉可替代视觉功能,视觉亦可替代听觉功能。

  2. 比喻得道之深
    成语进一步引申为形容修道者心智通明、感知能力超凡的状态,常用于赞誉对“道”领悟极深的人。


用法与示例


“耳视目听”既是对道家哲学中精神超越肉体局限的具象化表达,也常用于文学中比喻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其典故和用法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内在修为的重视。

别人正在浏览...

八神编派鞭声柴烟查究刬旧谋新儳然窗扇传马撮拾麤屑大连理工大学当不起甸役顶托的确凉独特方等風馳草靡分母枎栘纶巾羽扇观世咕咕珩璜寒毛卓竖覈论鸿鶱凤立回骤胡萝卜健鹘机阱锦竹诀奥决牖口形夔跜六位蝞道梦家苗民民意测验平乐凭准谦敬乔张致齐家治国然蜜宂列身外事书礼竖人苏兴跳荡王父卫藏温慎雾岑先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