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王鈇的意思、王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王鈇的解释

帝王的法制。《鹖冠子·博选》:“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 陆佃 解:“王鈇,法制也。 贾子 曰:‘权执法制,人主之斤斧。’” 清 孔广森 《武成颂》:“王鈇威远,睽矢胜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王鈇”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文献典籍中,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王鈇”指代帝王的法制,即君主制定的法律制度和统治规范。这一概念强调法律的权威性,象征君王通过制度治理国家的权力。该词最早见于《鹖冠子·博选》:“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陆佃注解为“王鈇,法制也”(、)。

  2. 字义解析

    • “鈇”:本义为“铡刀”(用于切草的工具),引申为决断刑罚的象征()。
    • “王”:指帝王或君主的统治权。
      组合后,“王鈇”以铡刀为喻,表示法律如利器般威严,体现君主通过法制维护统治的决断力。

文献用例

  1. 《鹖冠子·博选》
    文中提到“王鈇非一世之器”,强调法制需以德政和人才为基础,而非仅凭严刑峻法()。

  2. 清代孔广森《武成颂》
    “王鈇威远,睽矢胜残”一句,形容帝王通过法制威慑四方、平定动乱(、)。


延伸理解


注意

由于现有资料来源多为古籍注解(权威性参差),建议进一步查阅《鹖冠子》《汉书·刑法志》等原文或权威历史词典以验证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王鈇

王鈇(wáng fū)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的部首是⺆(刀)和金(钅),共有12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兵器铸造工艺。

在古代,军械铁匠经常使用熔融金属铸造各种兵器和工具。王鈇就是当时铁匠们常用的一种斧头。它的形状类似于斧子,但比普通斧子更重,更坚固。王鈇被广泛用于战争和冶铁工作。

在繁体字中,王鈇的字形保持不变。所以,无论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都是以⺆和金的结构组成。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王鈇的字形可能会稍有变化。但基本结构和现代汉字相似,包含有部首刀和金。

以下是一些使用王鈇的例句:

1. 他手持王鈇,英勇地冲向敌人。

2. 这个铁匠经过专业训练,能够精巧地打造出精美的王鈇。

3. 这把王鈇是战国时期的遗物,价值连城。

与王鈇相关的组词有:铁鈇、铜鈇、柳鈇等。这些词语都与工具、兵器或铸造技术有关。

近义词可以是其他与兵器相关的词语,例如戟、刀、剑等。

反义词可以是与王鈇相反的词语,例如宝剑、勺子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