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弃甲曳兵的意思、弃甲曳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弃甲曳兵的解释

[throw away their armor(英armour) and trail their weapons behind them] 扔掉盔甲,拖着兵器,形容大败而逃的狼狈相

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孟子·梁惠王上》

详细解释

(1).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战败逃跑的狼狈相。《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而乃弃甲曳兵,望风奔溃, 广平 一带,州县纷然瓦解。”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六章第一节:“敌弃甲曳兵,退至二道桥。”

(2).泛指失败。比喻论争失败后的狼狈状态。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于是乎所谓国民总意説,不得不弃甲曳兵,设遯词焉,而变为国民多数説。”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在《民报》坚决有力的进攻下,《新民丛报》终于弃甲曳兵、完全失败,最后不得不宣告停刊。”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弃甲曳兵”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ì jiǎ yè bīng,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1.基本释义

指丢弃盔甲、拖着兵器逃跑,形容战败时狼狈逃窜的样子。其中,“弃”意为丢弃,“甲”指铠甲,“曳”为拖拽,“兵”指兵器。

2.出处与典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孟子以此比喻战争中逃兵的行为,后引申为失败后仓皇逃窜的场景。

3.用法与例句

4.注意与辨析

部分非权威解释(如)提到“弃甲曳兵”可能指战术性轻装行动,但此说法缺乏古籍或权威词典支持,建议以传统释义为准。

5.扩展知识

该成语的变体“曳兵弃甲”意义相同,仅词序调换,如陈毅诗句“曳兵弃甲暗投降”。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孟子》原文或权威词典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弃甲曳兵 (qi4 jia3 ye4 bing1)

弃甲曳兵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丢下盔甲,拖着兵器。它的拆分部首是弓(p), 冖(mi), 折(zhe), 曳(yi), 廾(gong)。它由5个笔画组成。弃甲曳兵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个故事。

繁体

弃甲曳兵的繁体字为棄甲曳兵。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形态和现在有所不同。弃甲曳兵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棄甲曳兵。

例句

他在战场上遇到了了强敌,不得不弃甲曳兵,逃回了自己的阵营。

组词

弃甲 (qì jiǎ) - 丢下盔甲

曳兵 (yè bīng) - 拖着兵器

近义词

抛甲弃兵 (pāo jiǎ qì bīng) - 丢掉盔甲和兵器

解甲归田 (jiě jiǎ guī tián) - 脱下盔甲回到农田劳作

反义词

执甲扬兵 (zhí jiǎ yáng bīng) - 手持兵器,高举盔甲

别人正在浏览...

卬卬奥秘白合悖理边图裁缀藏掖城旦书痴心从道大功率道德腊恫惧冬暄钝兵讹误反事发生风冯应改俗翰长诃排假翮讲理信僵魄奬札浄耳禁销得魁梧奇伟腊味鹿麑裘漫道嫚法棉花绒攀附赔释蓬科片甲不回皮牙孜婆老乾榨清典勤约虬结劝进表驱牧人烟稠密弱枝散仙折柬慎小事微暑簟赎价淑着屯坎突险玩占文囓香蔓笑蔼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