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獭的骨髓。相传与玉屑、琥珀和合,可作灭疤痕的贵重药物。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孙和 ﹞舞水精如意,误伤夫人( 邓夫人 )颊,血流污袴……﹝太医﹞曰:‘得白獭髓,杂玉与琥珀屑,当灭此痕。’” 唐 吴融 《和韩致光侍郎》之二:“獭髓求鱼客,鮫綃托海人。”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牵挂》套曲:“猫眼嵌双转轴乌金戒指,獭髓调百和香紫蜡胭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花含葱靨,翠联珠串,金妆獭髓霞絃,玉铸鱼纹云輦。”
“獭髓”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獭髓指獭的骨髓,其拼音为tǎ suǐ,字形结构为“獭”(左中右结构)与“髓”(左右结构)组合而成。
传统药用价值
古代相传,獭髓与玉屑、琥珀混合后,可作为消除疤痕的珍贵药物。例如晋代王嘉《拾遗记·吴》记载,孙和误伤邓夫人面部,太医建议用白獭髓配玉和琥珀治疗,最终疤痕消失。
文学与历史记载
獭髓在古籍和诗词中多次出现,如唐代吴融诗句“獭髓求鱼客,鮫綃托海人”,元代张可久《一枝花·牵挂》中提及用獭髓调制胭脂,均体现了其作为名贵材料的文化意象。
现代释义
现代词典中,獭髓的定义仍延续古义,强调其作为古代药物的特殊用途,但实际应用已鲜见记载。
总结来看,“獭髓”主要承载了古代医药与文学的双重意义,现今更多作为历史词汇被研究和引用。
獭髓,读音为tǎ suǐ,是指獭的骨髓。獭髓是指獭的骨髓。獭是哺乳纲食肉目獾科獭属动物的通称,髓则指骨髓。
獭髓的拆分部首是犬(犭)和骨(骨),犬字旁表示与犬有关的事物,骨字旁表示与骨有关的事物。犬部在獭髓中相对独立,而骨部在獭髓中为主要部首。
獭髓的笔画数为13画,獭为4画,髓为9画。
獭髓属于汉字词语,源自于汉语。在繁体字中,獭髓的写法为鼯髓。
在古代,獭髓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獭(獺)字的写法是由兽旁与草字头组成,象征着动物在草丛中的样子。而髓(髄)字的古代写法采用了头字旁和骨字旁,表示头部与骨髓。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獭髓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獭髓的组词除了上述的单独使用外,还可以构成其他词语,如獭骨、髓骨等。
獭髓的近义词包括獭骨髓、兽髓等。
獭髓的反义词可以是非髓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