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桃的别名。亦称“ 五棱子 ”。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下:“五歛子,大如木瓜,黄色,皮肉脆软,味极酸,上有五稜,如刻出,南人呼稜为敛,故以为名。以蜜渍之,甘酢而美,出 南海 。”
“五敛子”是杨桃的别称,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1. 词义解释 五敛子指杨桃,又名“五棱子”“阳桃”或“羊桃”。名称源自果实特征:果实表面有5条纵向棱状凸起,古时南方方言称棱为“敛”,故得名“五敛子”。
2. 植物特征
3. 历史与文献记载 最早见于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描述其“大如木瓜,上有五稜如刻出”。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其药用价值,称其“味酸甘,性平”。
4. 地域与文化关联 主要分布于华南地区(如广东、福建),在粤语文化中常称“五敛子”,且与“三敛子”(三棱果实变种)并列提及。
该词既是植物学名称,也承载了方言特征和历史文献印记,现代多用于文学或民俗语境中。
《五敛子》是一个成语,表示五个原则慎言、慎行、慎志、慎交和慎业。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在言行举止、志向追求以及人际交往和职业发展中应该保持谨慎和慎重。
《五敛子》的拆分部首是“五”和“子”,其中“五”代表数字“5”,而“子”则代表儿子。整个成语共包含11个笔画。
《五敛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教导弟子的一句话。后来被流传和运用广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处世格言。
繁体字从字形上来看和简体字基本相同,只是笔画结构稍有不同。所以,繁体字的《五敛子》就是 “五斂子”。
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根据古代字典记载,五敛子的古汉字写法为“五斂子”,其中“斂”是一个由四个“㇟”组成的字形。
他的言辞中始终充满了五敛子,给人一种谦虚而有分寸的感觉。
五敛子没有明确的相关组词,但可以把其中的“五”和“子”作为独立的字形进行组词,例如:“五行八作”、“子曰”等。
与五敛子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忍辱负重”、“兢兢业业”、“泰然处之”等。
与五敛子意思相反的成语有:“放任自流”、“鲁莽行事”、“张扬自持”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