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弊的意思、尪弊的详细解释
尪弊的解释
亦作“尩弊”。衰病疲困。《晋书·皇甫谧传》:“臣以尩弊,迷於道趣,因疾抽簪,散髮林阜,人纲不闲,鸟兽为羣。”
词语分解
- 尪的解释 尪 ā 跛。 脊背骨骼弯曲。 笔画数:; 部首:尢; 笔顺编号:
- 弊的解释 弊 ì 欺蒙人的坏事:作弊。营私舞弊。 害处,与“利”相对:弊病。弊端。弊害。弊政。利弊。兴利除弊。 败,疲困。 古同“蔽”,隐蔽。 利 笔画数:; 部首:廾;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尪弊(wāng bì)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现罕用,需从构词角度分释其义:
一、分字释义
-
尪(wāng)
- 本义:指骨骼弯曲的残疾,特指胸突、背驼或腿跛。《说文解字》释为“跛也”,《吕氏春秋·尽数》载“苦水所多尪与伛人”,高诱注:“尪,突胸仰向疾也。”
- 引申义:
- 瘦弱多病。如《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鲁国大旱,僖公欲焚巫尪祈雨,杜预注:“巫尪,女巫也,主祈祷请雨者。或以为尪非巫也,瘠病之人,其面上向。”
- 引申为孱弱、衰微。如《国语·鲁语》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韦昭注:“灾谓水旱、蝗螟、疠疫之属,尪羸也。”
-
弊(bì)
- 本义:扑倒、倒下。《说文解字》:“弊,仆也。”
- 引申义:
- 败坏、疲困。如《战国策·秦策》言“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周必折而入于韩,弊邑恐惧”,高诱注:“弊,犹破也。”
- 通“敝”,破旧、衰竭。《韩非子·初见秦》有“蓄积索,田畴荒,囷仓虚”之句,弊即表困顿。
二、复合词“尪弊”的涵义
“尪弊”属同义复合词,强调双重衰弱状态:
- 身体层面:指病弱残疾、行动不便。如《旧唐书·李密传》载隋末灾荒“百姓困穷,财力俱竭,食树皮,采藜藿,煮土而食,诸物皆尽,人自相食”,可称“尪弊之极”。
- 社会层面:喻国势衰微、民生凋敝。如《宋史·食货志》论赋税繁重致“民力尪弊”,需轻徭薄赋以苏民困。
三、古籍用例佐证
-
《左传·襄公十八年》:
“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杜预注:“南风音微,故曰不竞也。师旷唯歌南北风者,听晋、楚之强弱。尪弊之象,声气先见。”
此处“尪弊”喻楚军士气衰竭。
-
《新唐书·王世充传》:
“世充粮尽,人相食,至以水汩泥去砾,取浮土糅米屑为饼……民尪弊死日以万数。”
描述隋末洛阳饥荒,百姓病弱垂死之状。
参考文献
- 《说文解字》(汉·许慎):释“尪”“弊”本义。
- 《左传》及杜预注:春秋史事与训诂。
- 《国语》韦昭注:先秦政治言论集。
- 《吕氏春秋》高诱注:战国杂家著作。
- 《新唐书》《旧唐书》:唐代正史用例。
- 汉典(zdic.net):字形演变与古籍引证(链接略)。
(注:古籍原文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在线资源以专业古籍库如“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为据。)
网络扩展解释
“尪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读音为wāng bì,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释义与结构分析
- 基本含义:指衰病疲困 的状态,通常形容人因疾病或衰弱而疲惫不堪。
- 字形拆分:
- 尪(wāng):本义为瘦弱、残疾,如《吕氏春秋》中“尪者”指身体有缺陷的人。
- 弊(bì):指疲困、衰败,如《晋书》中引申为因疾病导致的困顿。
文献出处
该词在《晋书·皇甫谧传》中有明确用例:“臣以尩弊,迷於道趣,因疾抽簪,散髮林阜。” 此处“尩弊”为“尪弊”的异写,描述作者因身体衰弱而辞官归隐的状态。
用法与语境
- 古代用法:多用于描述因疾病、衰老或长期劳累导致的身心疲惫,常见于史书或文人自述。
- 现代适用性:属于生僻词,一般仅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中。
补充说明
“弊”字单独使用时,亦有“隐蔽”“欺瞒”等引申义(如“舞弊”),但“尪弊”中的“弊”仅取“疲困”之意。
别人正在浏览...
八难卑佞悲丝匾毛膘肥体壮采善沧流柴桑主吃饭家生重身出令词不逮意旦旦信誓诞笃调转二梁风藻革面敛手国历加强家生婢子解户棘箭筋簳井鼃酒逢知己千杯少举案具考瞌铳刻记冷鼻凹连桥舲舟六出纷飞洛伯路上马陵之战忙碌麻绦南乡子你懂的偏爱品位千秋万古清耳悦心侵慢齐圣师公戏适逸霜路四六风肃慎之矢童肠铜四开统一体土工万类咸丰庚申谐好邪徒